科学家研发“神经蠕虫”新型电极,实现颅内电极动态游走模式

2025年9月21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科学家开发“神经蠕虫”,实现颅内电极游走模式


近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先进院)刘志远研究员团队提出动态生物电极新理念,开发出“神经蠕虫(NeuroWorm)”新型纤维电极,实现了颅内电极的动态游走模式。这一突破解决了传统电极无法调控位置的问题,为脑机接口等神经科技领域发展开辟新方向。


目前,植入式电极多处于静态模式,难以调整位置,不仅信号采集受限,还易引发免疫排斥反应。而“神经蠕虫”电极直径仅196微米,柔软可拉伸,能长期稳定监测神经系统功能,属于动态界面电极新方向。



  • 技术亮点:柔性纤维电极,可动态调节位置,实现精准监测

  • 应用前景:为脑机接口、智能假肢、癫痫病灶定位等提供新方案

  • 创新之处:受蚯蚓蠕动启发,外部磁场调控电极运动


该研究以《面向动态生物电子学的可移动长期植入式柔软纤维电极》为题发表于《Nature》,团队计划继续探索电极植入机制与长期使用问题,推动技术产业化。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09-21 22
    这种创新让人充满希望,以后医疗会更好,生活也更有保障。
  • 网友9 2025-09-21 22
    为科研人员点赞,解决了传统电极难题,为健康领域做贡献。
  • 网友8 2025-09-21 22
    太有趣了,电极像蠕虫一样动,感觉科技和生物结合很有未来感。
  • 网友7 2025-09-21 22
    脑机接口应用越来越近了,这种动态电极很实用,期待实际效果。
  • 网友6 2025-09-21 22
    科研人员太有创意了,受蚯蚓启发很巧妙,很佩服。
  • 网友5 2025-09-21 22
    感觉以后医疗领域会有很多类似创新,很积极向上。
  • 网友4 2025-09-21 22
    这项研究为脑机接口技术进步提供了新思路,很有分量。
  • 网友3 2025-09-21 22
    科技发展真快,传统电极的问题终于有新方法解决了,希望早日应用。
  • 网友2 2025-09-21 22
    神经蠕虫电极好像科幻里的设定一样,感觉未来医疗会更智能。
  • 网友1 2025-09-21 22
    这项科技太厉害了,脑机接口以后能更精准控制,太期待了!
查看“科学家研发“神经蠕虫”新型电极,实现颅内电极动态游走模式”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