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哈盆地:二叠纪末大灭绝的陆地生命避难所被发现

2025年8月16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在人类对地球历史的想象中,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是规模空前的大型环境灾难,此前科学家对陆地生物受影响程度存在争议。然而,新疆吐哈盆地的最新研究发现,这里曾是陆地生物的“避难所”,为研究生物大灭绝后的生态系统重建提供了珍贵线索。


Part 1:陆地灭绝之谜的科学探索


2.5亿年前,西伯利亚超级火山喷发引发全球环境危机,导致81%海洋生物灭绝。陆地生物的灭绝程度曾引发学术争议——有的认为陆地生态彻底崩毁,有的认为局部区域存在“生命避难所”。直到新疆吐哈盆地的发现,为这一争议提供了直接证据。


Part 2:吐哈盆地的“生命绿洲”发现


2025年,科研团队对吐哈盆地南桃东沟剖面进行研究,发现该剖面包含跨越二叠纪末大灭绝前后的连续沉积地层,时间跨度从灭绝前16万年到结束后16万年。通过孢粉化石分析,科学家发现:在大灭绝发生前,当地以石松类为主的植被茂盛,属于湿润的平原和湖泊三角洲环境;大灭绝期间,虽受环境影响,但石松类植被仍未完全消失,裸子植物取代优势地位,松林和种子蕨依然存在,反而形成一片生机盎然的“生命绿洲”。


Part 3:火绝后的生态系统重建


在大灭绝事件发生后几万年,吐哈盆地的生态系统实现快速重建。低矮石松类植被比例回升,裸子植物保留,水龙兽、迟滞鳄等四足动物迁入繁衍。研究表明,该地区在大灭绝后仅7.5万年内就重建了包含生产者、消费者等完整食物链的复杂陆地生态系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大灭绝后重建记录。


Part 4:地理与气候的保护作用


吐哈盆地因纬度、山脉、水体等地理条件,在大灭绝期间未受严重毒气影响,保持半湿润—季节性干旱气候,为生物生存提供环境基础。这一发现启示人类:自然环境存在“避难所”功能,在生态危机中,保护地理与气候优势区域对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Part 5:敬畏自然的启示


现代人类面临极端气候、生态危机等挑战,可从吐哈盆地发现中学习——敬畏自然,保护生态,为应对潜在生物大灭绝做准备,为地球生物多样性提供保护屏障。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08-16 10
    我虽然小,但觉得地球历史好有趣,以后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探索自然~
  • 网友9 2025-08-16 10
    以后宣传保护生态,让更多人知道自然有韧性,但人类也要主动保护,别重演悲剧~
  • 网友8 2025-08-16 10
    吐哈盆地的发现完善了生物灭绝历史,对地质、生物学领域都很有意义。
  • 网友7 2025-08-16 10
    二叠纪末大灭绝都能有“避难所”,现在网红刷“避难所”都赶不上科学家研究古老的,哈哈~
  • 网友6 2025-08-16 10
    给孙子讲历史时,能讲吐哈盆地的故事,给历史添色彩~
  • 网友5 2025-08-16 10
    原来我们新疆早就和远古生物有关,这发现让我们觉得自然很神奇,得保护好现在环境~
  • 网友4 2025-08-16 10
    这事儿提醒我们人类也在制造生态危机,要重视保护自然,不然可能像远古生物一样灭绝。
  • 网友3 2025-08-16 10
    吐哈盆地的研究很严谨,为生物灭绝研究提供了关键证据,学术价值很高。
  • 网友2 2025-08-16 10
    太厉害了!原来二叠纪末有“避难所”,以后上课讲解地球历史更生动了~
  • 网友1 2025-08-16 10
    这发现太震撼了,原来地球历史上就有这么大的环境灾难,感谢科学家!
查看“新疆吐哈盆地:二叠纪末大灭绝的陆地生命避难所被发现”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