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薪火“燃”青春——推动长江文化创新发展

2025年10月28日

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的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载着千年治水智慧,也彰显着当代流域治理的先进经验。梳理长江文化的内涵价值、发展路径与实践成果,对全国水利工程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长江文化是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价值的精神瑰宝。从物质层面看,它涵盖了防洪、灌溉、运河等各类水利遗产。例如,荆江大堤作为长江中游的“生命线”,守护江汉平原数百年;灵渠巧借地形沟通湘江与漓江,展现古人“因势利导”的治水智慧;元阳哈尼梯田的科学灌排体系,将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完美融合;白鹤梁题刻记录长江1200余年枯水水位,成为“千年前的智慧水文站”。在非物质层面,既有我国现存最早的全国性水利法典《水部式》以及颁布于宋代的《农田利害条约》等古代治水制度,也有川江号子、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更有“最美奋斗者”郑守仁、“时代楷模”余元君等典型人物身上所展现的宝贵治水精神。长江文化的地域特征鲜明,从青海三江源的源头文化、四川的灌溉文明,到湖北的湖泊文化、江苏的运河风情,多元文化在长江流域交融共生,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与务实创新的实践品格。此外,长江文化中的红色基因也很深厚,从中华苏维埃时期颁布的第一批红色涉水法规,到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一代代水利人及长江沿岸百姓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都在不断丰富长江文化的内涵。


从保护、研究、传播、文旅融合等多维度发力近年来,长江文化建设从保护、研究、传播、文旅融合等多维度发力,取得显著成效。在保护层面,技术赋能与协同治理成为关键抓手。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利用空间地理信息、GIS等技术推进水利遗产调查,已汇总数千条水文化遗产数据,沿岸省市也陆续开展文化遗产调查,构建起“数字家底”。同时,跨区域协同保护机制不断完善,2022年长江委牵头成立由59家单位组成的“长江水文化建设联盟”,推动保护从行业职责转向社会共治。在研究与传承层面,各地已构建起“内涵深度挖掘与教育普及推广双轨并行”的系统化推进模式。研究维度以水利工程、灌排体系等核心水文化遗产为核心抓手,通过跨机构协同攻关开展系统性学术梳理,持续筑牢水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石。传承维度聚焦教育阵地的品质升级,一方面依托VR等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传播场景,强化文化体验的感染力与代入感,另一方面以纪念场馆为载体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与精神传承阵地,通过典型人物事迹宣讲等多元传播形式,实现治水精神的代际传递与活态传承,形成研究赋能传承、传承反哺研究的良性循环。在传播与活化层面,创新表达与价值转化成效凸显,特别是文旅融合深度推进更让水文化“走出去”步伐加速。例如,各地整合水工程、水遗产、水景观推出跨区域主题线路,为游客一次性饱览水利风光、感受水利文化的机会,其中“南水北调・活水之源”线路还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三峡工程博物馆不仅开发了AR船闸、升船机等互动项目,还推出印有三峡元素的帆布袋、水波纹项链等文创产品,这些创意将水文化符号转化为日常美学,重塑了水文化与受众的情感连接。此外,青年力量的注入则为水文化创新注入鲜活动能,青年团队利用数字技术开发水文化主题短视频、VR互动导览,通过直播、文创设计等方式让“老文化”成为“新潮流”,成为水文化传播的生力军。


为全国水利文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长江文化建设实践,为全国水利工程文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一,坚持技术赋能与人文坚守相统一。既运用GIS、VR等数字技术破解遗产保护的时空局限,又坚守文化内核,让科技服务于文化传承而非替代文化本质。其二,坚持系统治理与基层创新相结合。通过跨区域联盟、部门协同搭建共治平台,如长江水文化建设联盟整合多方资源,同时鼓励“民间河长”“志愿者服务队”等基层创新,让水利文化保护成为全民参与的事业。其三,坚持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相促进,不将遗产“束之高阁”,而是通过研究挖掘其时代价值,通过文旅融合、数字传播让文化“活”在当下,实现从“点状保护”到“系统传承”的跨越。其四,坚持青年赋能与代际传承相衔接,充分激发青年群体的创意活力,借助新技术、新语言、新平台,推动水文化在代际间有效传递,为文化传承注入持久动力。水脉连着文脉,治水关乎文明。长江文化建设实践证明,水利工程不仅是防洪兴利的物质设施,更是文化传承的精神地标。全国水利工程当以长江文化保护利用为镜,坚守文化根脉、创新发展路径,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10-28 18
    青年力量注入,水文化传播更活
  • 网友9 2025-10-28 18
    创新让老水文化成新潮流,很赞
  • 网友8 2025-10-28 18
    文旅融合让水文化更受欢迎,做得好
  • 网友7 2025-10-28 18
    技术赋能和人文坚守结合,办法很好
  • 网友6 2025-10-28 18
    青年做水文化创新,很给力,未来有希望
  • 网友5 2025-10-28 18
    水文化教育进课堂,能让学生了解历史和责任
  • 网友4 2025-10-28 18
    保护水利遗产,后代能知道咱治水智慧
  • 网友3 2025-10-28 18
    搞水利文化创新,像把老水变成新潮流,有意思
  • 网友2 2025-10-28 18
    利用数字技术传承水文化,很新颖,应该推广
  • 网友1 2025-10-28 18
    长江文化保护很有意义,咱辈记得治水故事,现在传承好
查看“理响中国·薪火“燃”青春——推动长江文化创新发展”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