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陈奇谈L3智驾普及:安全与成本成行业关键

2025年10月31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在杭州举办的“智驾科普讲堂 华汽研究院公益沙龙”上,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智驾科学家、极氪科技副总裁陈奇,围绕智能驾驶技术、市场趋势、安全责任与成本盈利等核心议题展开分享,为智驾产业发展提供务实视角。

陈奇认为,智能驾驶发展需以用户体验为导向,而非盲目追求数据前沿。他强调安全与责任是行业关键,车企需在L3/L4安全承担上发力,同时探索具身智能等长期可能性,推动从辅助驾驶向更广义的智慧生命体演进。

在智驾体验连续性上,他指出早期ADAS功能体验断裂,需频繁人工接管;随后高速场景实现“可用级”连续性,延伸至城区与园区等辅助驾驶场景,基本覆盖用户核心使用场景。“如今大的连续性已完成,行业转而聚焦小场景的打磨——比如每千公里接管次数(MPI)中那些尚未解决的细节问题,这是当前技术优化的重点。”

针对用户关心的价位与市场占有率,陈奇分析当前行业存在“价位偏低、普遍亏损”的现状。他提到价位受研发、硬件成本与市场竞争制约,若要实现L4级全场景安全负责,产品定价才有自主空间,否则需在成本与竞争间妥协。从市场占有率看,他判断L2辅助驾驶市场占有率或超60%,但体验连续性差;L2+因大幅降低驾驶疲劳,已接近“引爆点”,未来占有率将大幅提升;“类似微信普及路径,突破临界点后,会快速渗透。”

对于L3全场景普及,陈奇明确表示“仍需较长时间,持保守态度”。他指出当前L3多局限于特定场景(如高速50公里/小时以下、有前车、不可变道模式),体验不连续,建议先在高速等特定场景推进,再逐步扩大设计运行域(ODD)范围,待ODD足够广,L3才可能成为主流。

当被问及L3事故责任,陈奇表示车企需承担安全责任,应对思路有两方面:技术层面增加冗余(域控、传感器、算法冗余),机制层面依赖智驾险。他以自身经历举例,2014年智驾安全性差,如今高阶智驾已解决多种场景问题,长三角地区跑几百公里几乎不用接管。同时强调“不可过度依赖智驾”,提出“人驾+智驾=1+1>1.5”安全理念,强调人需保持注意力。

在智驾成本与盈利问题上,陈奇指出当前成本主要集中在研发(人力、算力、存储)和单车BOM(域控、芯片等),通过通用化、标准化与规模效应可降本,若年销300万辆,研发成本可摊销至盈亏平衡甚至盈利。盈利关键落在用户价值,只要产品解决用户痛点(如降低疲劳、提升安全),用户愿为价值付费,价格不再是核心障碍。

此外,陈奇强调智驾“能力边界”难以明确定义,认为安全标准应是“底线思维”,例如不允许横向操作直接撞护栏这类致命错误是红线。他反对AEB“参数内卷”,认为误触发率与漏触发率是安全关键,而非单纯追求触发速度,例如码头上高速时AEB触发时人已踩刹车,除非昏迷,60公里/小时速度足够。

陈奇认为智驾发展需“务实渐进”,技术不追热点、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市场不冒进、按场景逐步推进,安全不松懈、依赖人机协同与技术冗余,成本不盲目压缩、靠规模效应与价值驱动,这样的视角将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10-31 16
    智驾安全责任很重要,车企必须担起。
  • 网友9 2025-10-31 16
    成本控制是关键,得让普通消费者买得起。
  • 网友8 2025-10-31 16
    现在开车还得自己小心点,等L3普及再放松。
  • 网友7 2025-10-31 16
    国内芯片助力智驾降本,技术自主化很重要。
  • 网友6 2025-10-31 16
    智驾要是像手机一样普及,那太方便了。
  • 网友5 2025-10-31 16
    智驾能解决开车累的问题,我挺感兴趣的。
  • 网友4 2025-10-31 16
    陈奇的观点很对,人机协同是智驾安全关键。
  • 网友3 2025-10-31 16
    智驾以后普及后,开车再也不累啦!
  • 网友2 2025-10-31 16
    现在智驾不行全依赖,等它更安全点再弄。
  • 网友1 2025-10-31 16
    智驾发展要稳,安全第一,不能盲目追技术。
查看“吉利陈奇谈L3智驾普及:安全与成本成行业关键”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