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诺奖失之交臂原因:科学史教育缺失是关键?——清华教授观点

2025年11月1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著名科学史家、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吴国盛指出,中国长期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菲尔兹奖等失之交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科学史教育。这一观点在“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特别活动——《科学的历程》出版三十周年纪念活动中提出。

在主旨演讲中,吴国盛教授强调,科学不仅是知识与技术体系,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科学史教育对培育这种精神具有关键作用,而中国在此方面存在欠缺。

吴国盛教授主编的《科学的历程》自1955年问世以来,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中国读者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该书以古希腊思想为起点,系统梳理科学发展脉络,既呈现知识积累,更揭示思维革命——从古希腊自由探索,到近代实验传统,再到当代科学专业发展,以人文视角重现科学精神演变。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等嘉宾从教育实践角度分享,认为科学传播需兼具知识灌输与思想启迪,科学史教育能弥补青少年对科学精神认知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科学不仅是职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与价值追求。

吴国盛教授进一步指出,当前学生们虽掌握大量科学技能,却对科学产生过程、科学家思考方式、科学精神核心缺乏理解,科学史教育可填补这一缺陷,培育科学人文精神与批判性思维。他特别强调,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快速发展时,科学史教育对把握科学精神与推动创新至关重要。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11-01 21
    教育方面加科学史课,对学生成长好处多
  • 网友9 2025-11-01 21
    当年没学这,现在才明白,得给后代补上
  • 网友8 2025-11-01 21
    学科学史能激发兴趣,觉得科学好玩又意义
  • 网友7 2025-11-01 21
    科学精神需要历史积淀,缺科学史教育影响创新深度
  • 网友6 2025-11-01 21
    孩子们学科学史,以后知道科学咋来的,有文化了
  • 网友5 2025-11-01 21
    小孩从小学科学史,以后做研究更有思路
  • 网友4 2025-11-01 21
    科学史教育能培养思维,对科技发展很重要,得重视
  • 网友3 2025-11-01 21
    科学原来有历史,学科学史让科学更有文化底蕴
  • 网友2 2025-11-01 21
    确实,缺科学史会让创新基础弱,该加强培养
  • 网友1 2025-11-01 21
    科学史教育重要,年轻人得重视,对创新有帮助
查看“中国与诺奖失之交臂原因:科学史教育缺失是关键?——清华教授观点”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