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AI重新定义人类的‘24小时’
(图片来自网络)
2035年的一天,清晨时分,你被AI管家的“自然唤醒服务”叫醒;上班路上,自动驾驶的汽车变身成为你的“移动办公室”,你可以在屏幕上查找会议资料,完成一场视频会议…… 这不是科幻片里的场景,而是华为近日发布的《智能世界2035》报告中勾勒出来的生活日常。智能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2035年的AI将重新定义我们的24小时。
A I的核心突破 许多人对AI的认识是否还停留在“用AI写文案”“AI画图”等方面,事实上,如今的AI更像一个答题和聊天的工具。 比如,你问它“上海秋季平均气温是多少”“给我设计一篇敦煌旅行攻略”,它能迅速给出让人满意的答案。但AI没法主动观察现实世界,灵活解决问题。比如AI自己规划出行路线,行驶过程中如遇到问题,AI不知如何解决。 但在华为发布的这份报告里,2035年的AI有一个核心突破,就是从“数字虚拟”走向“物理世界”。也就是AI从“只会说”变成“会做事”,最终朝着“通用人工智能(AGI)”努力。简而言之,就是让AI拥有和人差不多的能力,能理解和学习各种任务,甚至自己规划行动。
以家庭为单位举例,到了2035年,许多人家里会配备智能机器人,它不只是像现在的扫地机器人那样按路线清扫,还能帮助家庭成员监测睡眠质量,根据血糖值来提供餐食搭配意见,甚至当家庭成员的身体发生异常时可直接联动社区医生。这样的“机器人伙伴”还会陪老人聊天、帮孩子辅导作业,甚至根据你的情绪数据调整家里的灯光、音乐,播放你喜欢的舒缓音乐。
移动的“第三空间” 对普通人来说,对于AI的迭代升级的感知,不外乎在出行、医疗、教育等3个场景最直接。 在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严含看来,根据华为的报告,未来的汽车将彻底告别“代步工具”的标签,而进化成为集办公、娱乐、社交、生活于一体的“移动第三空间”。 比如,汽车会自动规划“低空+地面”立体路线,因为有智驾,在早高峰时间段,你可以在车里完成吃早餐、化妆、开电话会议,等等。 华为统计,到2035年,中国家庭汽车日均闲置22小时,“移动第三空间”让车辆利用率提升300%,相当于全国凭空多出8000万个“共享空间”。家庭用车还可以变成城市里的“移动卧室”——座椅变成1.8米大床,负离子净化开启,窗帘自动屏蔽光污染,白噪音模拟林间溪流,车上还提供洗漱、烘干服务,甚至有应急早餐包。 严含说,到2035年,智能汽车将带来一场旅行革命——汽车不再是“赶路”工具,而更像一个“沉浸式剧场”。 比如,当你自驾川藏线时,你的汽车化身“移动博物馆”:途经康定情歌广场时,车载AR投影出百年前的茶马古道,AI导游用康定方言讲述锅庄舞的传说。遇到牦牛群,系统自动切换“动物模式”,播放《动物世界》的配音,你可以趴在窗边数牦牛而不打扰它们。 也有人担忧:当生活、工作、娱乐都塞进汽车,我们是否会失去发呆的权利?对此,华为工程师给出答案:系统会保留“离线模式”,一键切断所有连接,让你在夕阳下的公路上,安静地听一首歌。
做一个主动的AI 到2035年,由于AI获得更厉害的感知能力、更聪明的思想模型以及更强的计算能力,它将变得更为主动。 A I的升级应用在医疗场景的最大改变是,大大增加了“提前预防”的能力,让人类得以避免80%以上的慢性病。华为预测,AI将倒逼医疗体系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全周期管理为核心”。 到2035年,对于一些常见病,你不用频繁地跑医院,因为60%的日常医疗干预都能在家中完成。比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仪实时数据同步到社区医院,医生远程调整用药;术后康复不用去康复中心,家里的“沉浸式康复设备”会模拟康复场景,帮你做复健。 再比如,癌症、遗传病等可以提早被发现。新生儿出生后,AI会根据基因测序和孕妇孕期数据生成判断,提示“孩子可能在10岁左右有近视风险”,提前推荐护眼方案;AI还会整合你的CT影像、生活习惯等数据,提前半年以上预警相关疾病风险。 在教育场景上,家长最大的感受恐怕是孩子将拥有24小时的“专属老师”。AI会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薄弱点,帮孩子定制学习计划。比如,孩子数学解析几何学得不好,AI会用动画、互动游戏等帮助他理解;同时还会帮助孩子分析他在学科上的错题,生成“个性化练习包”,避免重复刷题。 华为预测,2035年,80%的教室会升级成“智能孪生教室”。孩子们的课堂将会“穿越时空”:历史课上,AI用VR模式让孩子“亲历”唐代的长安街道;生物课上,能“缩小”到细胞里,看线粒体如何工作,等等。
人类做梦,AI“搬砖” 许多人认为,要达到人类水平的AI才更智能。但报告中指出:2035年,通用人工智能可能还在突破中,但“细分场景的AI”会很快落地,并且发展成熟。比如,帮医生看影像的AI、帮农民监测农作物的AI、帮快递员规划路线的AI,这些“小AI”先改变生活。 专家认为,未来,AI并不是越大越好,“精准”反而更重要。报告里有个关键观点:行业AI和通用大模型不一样。比如,医疗AI需要的不是全网数据,而是罕见病例数据;工业AI需要的是设备故障数据,而不是网上的通用数据。 报告中反复强调“AI向善”,认为AI安全不只是技术问题,而是与每个人相关的事情。比如健康数据、学习数据会在“可信数据空间”流转,简单地说,这些数据会被加密处理,只有经授权的机构和个人才能使用,不用担心隐私随意泄露。但普通人也要注意,要选择有资质、更安全的平台,不要随便在网上上传敏感数据(比如病历、身份证等)。 华为报告隐藏了一个更深刻的逻辑:当AI接管繁琐的编码,人类可以从“工具人”解放为“创意人”。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人类负责“做梦”,AI负责“搬砖”,或许这是人机协同工作的终极形态。
最新新闻
- 2025年11月6日:科大讯飞发布讯飞星火AIPC 全栈国产化智能终端正式亮相
- 2025年11月6日:华为Mate 70 Air真机首次曝光:7英寸屏搭配红枫影像与立体音效
- 2025年11月6日:华为Mate70 Air今日开预售,未发先售成焦点
- 2025年11月6日:英特尔“Panther Lake”处理器阵容曝光,旗舰频率达5.1GHz
- 2025年11月6日:华为Mate 70 Air开启预售,4199元起成史上最薄Mate系列机型
- 2025年11月6日:卓正医疗冲刺港股:8个月营收7亿 腾讯成股东 已获IPO备案
- 2025年11月6日:微软.NET 10技术大会定档:11月12日起开启创新之旅
- 2025年11月6日:iOS 26.2代码曝苹果神秘智能家居配件 或2026年春季登场
- 2025年11月6日:灵北亮相进博会 展示神经专科与罕见病创新成果 助力脑部疾病患者
- 2025年11月6日:锐胜M8预售发布 综合续航达1420km
- 2025年11月6日:纽卡斯尔联主帅埃迪-豪谈球队定位:拒绝‘杯赛球队’标签
- 2025年11月6日:梅西隔空回应C罗:世界杯是球员终极成就
- 2025年11月6日: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贸易同比增长7.6% 展现经济新活力
- 2025年11月6日:波士顿科学携银发与AI医疗新品亮相进博会
- 2025年11月6日:进博会上AI受热捧 虹桥论坛热议AI赋能千行百业
- 2025年11月6日:科技领域多大事:小鹏机器人、OpenAI言论、苹果技术等前沿动态
- 2025年11月6日:小米17 Ultra手机全系入网,支持100W闪充与UWB等新功能
- 2025年11月6日:飞利浦携AI创新科技亮相进博会 展示近50款健康领域新产品
- 2025年11月6日:10万网友直播共赏“超级满月”,天文专家实时科普互动
- 2025年11月6日:苹果拟每年支付10亿美元,Siri将集成谷歌Gemini AI技术合作暂定

精彩评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