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华文明: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践

2025年11月7日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座文化新地标绽放光彩——城市图书馆用数字技术让古籍“活”成动画大运河博物馆把千年历史融入光影艺术中心每年举办千场演出与活动。除此之外,北京备案博物馆数量已突破二百四十,这些,都是百姓触手可及的“文化粮仓”,满足着日益多样的文化需求。这份文化滋养的背后,是咱们国家日益丰厚的家底。


我们都知道,到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突破13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腾飞,让更普惠、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可能,而国家强盛、民族复兴既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两个文明必须均衡发展、比翼双飞。


“穿在身上的史诗”苗绣登上2024春夏米兰时装周,让苗绣获得了大批量的国际订单,设计师作品更卖出了单件万元高价,文化经济形成良性循环。没有非遗技艺发扬,谈何经济发展?我们只有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才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传承中华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北京,一场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要的“全民阅读工程”联动超2100家实体书店共同发力,创新推出“书香驿站”“流动阅读空间”等全新模式,吸引数千万人次参与;首都图书馆转型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让书籍成为成长路上最贴心的陪伴。线下书市、书展相继举办,单场码洋屡次突破6000万元,增强了北京的书香氛围;在线上,网络红人们纷纷当起了阅读大使,引领读书成为社会新风尚。


阅读滋养心灵,榜样激发精神动能。2024年的北京榜样刘壮是一名退伍军人,为了拯救一位11岁的血液病患儿,他主动捐献骨髓。在治疗期间,他不仅短暂离职全力配合,更在术后为了减轻患儿家庭的负担,选择提前出院。在北京,每年都会选出一批扎根普通岗位、坚守责任担当、用善举温暖城市的榜样人物。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用平凡创造不凡;他们汇集成了时代的道德坐标,为全社会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领。


精神文明建设不仅需要文化素养,更需要将文明理念“化整为零”地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斑马线变成了文明的考场,车停下等人快走,司机和行人互相比心;小学生变身文明代言人,手绘漫画劝大家实行垃圾分类;大中小学生踊跃参与“伟大抗战精神”宣讲团,以青春之声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
这些举措清晰而深刻地弘扬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同温暖的光芒,不仅照亮了城市的角落,更丰盈了每个人的内心,引导我们汲取精神养分,坚定地向光而生。


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让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同样富足。如今的生活里,物质文明的底座撑起了精神家园的高度,精神文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持续进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轮驱动,让每个普通人的日子既有人间烟火,也有诗和远方。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11-07 18
    经济腾飞后文化服务更好,双文明协调发展,未来更有希望!
  • 网友9 2025-11-07 18
    看榜样、读好书、学文明,这些举措让精神世界更丰盈,开心!
  • 网友8 2025-11-07 18
    物质繁荣后精神也富足,现在生活更有质感,双文明推动发展!
  • 网友7 2025-11-07 18
    斑马线比心、垃圾分类这些小事,把文明融入生活,很正能量!
  • 网友6 2025-11-07 18
    中国式现代化双文明协调,既有烟火气又有精神高度,很认同!
  • 网友5 2025-11-07 18
    发展双文明要平衡,物质是基础,精神是灵魂,很辩证的观点!
  • 网友4 2025-11-07 18
    博物馆变成文化粮仓,阅读工程和榜样都很好,生活有意义!
  • 网友3 2025-11-07 18
    现在日子既有面包也有文化大餐,物质精神都丰富,太赞了!
  • 网友2 2025-11-07 18
    物质发展后文化更普及,苗绣海外走红也带动非遗,双文明真重要!
  • 网友1 2025-11-07 18
    现在文化服务这么好,能读到好书、看到榜样,生活太充实了!
查看“解码中华文明: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践”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