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人工神经元面世,能耗比人脑低数千倍,或变革AI部署

2025年11月9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近日,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约书亚·杨(Joshua Yang)团队与合作伙伴成功制造出功能齐全的人工神经元 1M1T1R,它能够像真实脑细胞一样工作,有望催生类似人脑的基于硬件的学习系统,并为人工智能(AI)转向更接近自然智能的形态提供动力。据媒体报道,这或开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新阶段,成为实现AGI的关键拼图之一,相关论文发表于《Nature Electronics》。


据研究显示,1M1T1R 神经元每次放电仅消耗皮焦耳级别能量,一皮焦耳约为蚊子扇动一次翅膀能量的千分之一;若采用更先进的3纳米晶体管制造工艺,并将忆阻器进一步缩小,其能耗可进一步降至艾焦耳级别,这意味着它比人脑中的一个神经元还要节能数千倍。若能以数亿个这样的超低功耗神经元组成一个电子大脑,处理当前那些需要巨大服务器才能完成的AI任务,可能只需要一块手表电池的电量。这或将彻底改变AI的部署方式,让AI可以嵌入到手表、眼镜甚至是植入式医疗设备中。


神经形态计算的重要里程碑,助力实现AGI。目前常用的AI如聊天机器人、图像生成器属于狭义AI,只能完成特定任务,却无法灵活应用领域知识;而期望的AGI是自主学习通才。1M1T1R 神经元具有处理时空信息的能力——人类生活于时间和空间之中,阅读理解、接球等动作需要时空信息处理,而传统AI在这方面较弱;研究团队用该神经元构建循环脉冲神经网络,识别语音数据集准确率达91.35%。


从冯·诺依曼架构到神经形态计算,传统电脑遵循冯·诺依曼架构,CPU像搬运工需频繁搬运数据耗电;人脑仅1.4公斤重却高效处理多任务,神经形态计算模仿大脑结构。1M1T1R 神经元由不对称扩散型忆阻器、晶体管、电阻组成,集成度极高,体积仅为普通晶体管,是传统方案数十到数百个晶体管规模的飞跃,为高效AI硬件提供新思路。


1M1T1R 神经元还具备生物神经元的六大关键特性:漏点积分(感知时间模式,如同裂缝水桶接水)、阈值放电(全有全无放电,如同水桶满溢后溢出)、级联传播(神经元间信号传播,如多米诺骨牌)、内在可塑性(类似琴童练习提升)、不应期(放电后短暂不应期保证信号节奏)、随机性(微观随机性适应环境变化)。这些特性让它更接近生物神经元,有望为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实现铺平道路。


该研究背后是南加州大学、麻省大学、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和NASA等多机构数十位科学家跨越多年通力合作的结果,从概念设计到纳米器件雕刻、电学测量、模拟程序编写等环节均付出努力,让电子神经元从构想变为现实。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11-09 20
    这种创新让AI硬件有了新可能,以后设备能更智能、更便携,很值得期待。
  • 网友9 2025-11-09 20
    神经元的特性很接近生物,这为AGI铺了路,科技未来很光明。
  • 网友8 2025-11-09 20
    能耗降低后,AI处理任务更高效,能服务更多领域,很期待。
  • 网友7 2025-11-09 20
    研究需要多机构合作,团队合作很重要,希望继续推动科技进步。
  • 网友6 2025-11-09 20
    比人脑还节能的神经元,以后可能让AI更接近人脑智能,很期待。
  • 网友5 2025-11-09 20
    这种神经元能处理时空信息,对通用AI很有帮助,很期待实际应用。
  • 网友4 2025-11-09 20
    科学家们太厉害了,从论文到研究过程都很有意义,科技发展真快速。
  • 网友3 2025-11-09 20
    终于有了更节能的人工神经元,AI能嵌入更多设备,像手表、眼镜,生活方便很多。
  • 网友2 2025-11-09 20
    神经形态计算发展很快,这种神经元模拟生物特性,对AGI帮助很大,希望早日落地。
  • 网友1 2025-11-09 20
    这个成果太震撼了,能耗降低数千倍,以后AI设备肯定会更智能、更小巧,非常期待!
查看“全新人工神经元面世,能耗比人脑低数千倍,或变革AI部署”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