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投资89亿美元成英特尔第一大股东,这算国企化吗?

2025年8月26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近日,美国政府以89亿美元投资成为英特尔(Intel)第一大股东,引发“英特尔成美国国企”的讨论。但事件远非表面简单的“国企化”,需结合多维度分析:


英特尔困境:制程落后与市值下滑



  • 近年英特尔制程工艺滞后,2014 - 2019年长期停留于14nm++;

  • 竞争对手台积电、三星快速迭代先进工艺,英特尔逐渐落后;

  • 前CEO基辛格为救企业,裁员、卖大楼、削减预算,市值跌约1500亿美元;

  • 去年至今股价下跌约50%,与AMD、英伟达市值差距进一步扩大。


政府入股的历史类比


上一次美国政府直接购买公司股份,还是2008 - 2009年金融危机时,用495亿美元注资通用汽车,换取约61%股权,帮助其度过危机。但此次英特尔入股反应敏感,外界争议源于投资逻辑。


投资来源:“空手套白狼”的资助转换


这次89亿美元投资分为两部分,均来自扶持本土制造业政策:



  • 57亿美元来自特朗普前期的《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此前承诺但未支付给英特尔的赠款;

  • 32亿美元来自拜登政府追加拨款,用于“安全飞地”计划(供应国防部半导体产品)。


本质是特朗普把前任政府承诺的拨款,以股权形式注入企业,实现任期投资,纯赚10%股份。


投资性质:被动持股,无实际控制权


美国政府以20.47美元/股购入4.333亿股新股,占9.9%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但这些是新发行股份,不影响现有股东权益;且此次投资属于“被动持股”,不拥有董事会席位、投票权或公司治理权,仅作财务投资。


此外,美国政府还与英特尔签5年认股权证:若英特尔在5年内失去制造业务控制权,可加购5%股份(当前英特尔股价22 - 26美元/股,政府20美元/股可白菜价加购)。


政府目的:保本土制造业,而非掌握话语权


美国政府真正目的是保住英特尔代工业务,而非直接干预商业决策。“被动持股”和认股权证条款,都体现其对企业的扶持,而非政治化控制。若英特尔存活,可带动本土制造回流;即便不存,政府也不亏。


综上,英特尔的“国企化”讨论是误解,政府入股是扶持本土科技巨头的操作,需理性看待政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08-26 01
    要关注企业后续发展,是否真的能通过扶持重回行业前列。
  • 网友9 2025-08-26 01
    支持政府行动,希望本土制造业和科技企业能更强大。
  • 网友8 2025-08-26 01
    特朗普这波操作,相当于用前政府拨款给企业当股份,相当于‘借鸡生蛋’?
  • 网友7 2025-08-26 01
    这次入股的主动权在企业,政府更多是财政支持,并非管控企业。
  • 网友6 2025-08-26 01
    从金融和产业政策角度,这种股权投资是典型的政府引导性投资,旨在稳定关键行业。
  • 网友5 2025-08-26 01
    需要结合投资性质和条款,看是不是真正扶持制造业,不是政治干预。
  • 网友4 2025-08-26 01
    政府帮助大企业,让它们变好,很棒呀。
  • 网友3 2025-08-26 01
    这就和给好久不学的老同学塞钱让他回公司上班似的,但至少先保稳定嘛。
  • 网友2 2025-08-26 01
    这更像政策扶持,企业仍有自主经营空间,不能简单说成国企。
  • 网友1 2025-08-26 01
    政府支持企业好,能保就业,希望英特尔发展起来。
查看“美国政府投资89亿美元成英特尔第一大股东,这算国企化吗?”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