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阶层固化:研究显示逆袭概率极低
(图片来自网络)
学术界阶层固化:研究揭示逆袭概率极低
一项覆盖38个国家、追踪近32万名科学家长达半个世纪的研究表明,学术界的“阶层固化”程度远超大众想象——从科研生产力底层逆袭至顶尖的概率不足1%,学者早期科研水平基本决定其长期学术命运,不同学科间也存在壁垒差异。
一、学术逆袭只是传说?
长期以来,学术界流传着“大器晚成”的观念,但研究显示,情况并非如此。研究由波兰与美国的学者完成,旨在探究科研生涯初期水平对长期学术命运的影响。
- 研究从Scopus数据库筛选出约32万名活跃资深科学家,涵盖16个学科、38个OECD国家,代表全球符合条件科学家的近八成。
- 通过将科学家分为10个生产力等级,结果显示,科研生产力水平在职业生涯早期就已定型,并高度稳定。
二、阶层固化:“起点决定上限”
数据显示,科学家在职业生涯中期或晚期进入顶尖生产力(第10级)的比例极低。若来自前期生产力最低的第1级,仅约0.51%;哪怕来自最低1-3级,该比例也仅约2.2%。
反之,从顶尖跌落至底层也罕见。在职业生涯中期生产力最低的群体中,来自曾经的顶尖科学家(第8 - 10级)的比例仅约2.28%。
早期处于生产力前30%(第8 - 10级)的学者,中期跻身顶尖的比例达80%以上,而前期处于最低10%(第1 - 3级)的学者,中期跻身顶尖的概率不足1%。
三、差距形成:信誉循环主导
早期成功往往启动“信誉循环”:高质量论文带来同行认可、研究经费支持,进而催生更多成果,形成正向积累。反之,开局不利的学者易陷入困境。
顶尖研究机构与团队合作进一步强化这一循环,使差距逐渐固化。
四、学科差异:壁垒有厚薄
不同学科阶层固化程度存在差异。社会科学(如商学)相对稍具流动性,但STEM领域(如数学、物理学)壁垒较高,底层学者难有突破。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最新新闻
- 2025年11月7日:总台记者专访新加坡学者:进博会对世界意义重大
- 2025年11月7日:强生医疗科技携神经介入领域‘双首秀’亮相进博会
- 2025年11月7日:美国10月裁员环比大涨183% AI与消费疲软引发劳动力市场变革
- 2025年11月7日:AI对决AI!金融科技打响AI欺诈攻防战
- 2025年11月7日:驱动新药研发,类器官技术按下‘快进键’
- 2025年11月7日:41岁乒乓球老将赛场笑着告别!申裕斌拥抱致敬 台媒:退役后转型教练
- 2025年11月7日:前利物浦与阿森纳球员张伯伦:渴望重返英格兰踢球,等待合适机会出现
- 2025年11月7日:曼城前锋哈兰德分享品尝中式烧腊照片 足球迷关注美食瞬间
- 2025年11月7日:本赛季NBA球星薪资与代言收入排行:詹姆斯居首,库杜位列其后
- 2025年11月7日:智能眼镜成摄像装备,乌镇体验AI新应用,感受AI新功能
- 2025年11月7日:2025全球互联网人才卓越计划研修班研学活动在乌镇圆满举行
- 2025年11月7日:中华白海豚现身港珠澳大桥 助力第十五届全运会
- 2025年11月7日:新闻多一点|封关在即,海南自贸港建设稳步推进
- 2025年11月7日:果园港焕新:长江上游最大枢纽港践行四中全会精神,成为对外开放新标杆
- 2025年11月7日: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超1亿千瓦 居全球领先地位
- 2025年11月7日:携手共筑数智未来——我国积极推进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
- 2025年11月7日:第八届进博会首单落地,彰显中国大市场机遇与开放活力
- 2025年11月7日:特斯拉Cybercab亮相进博会 展现未来街区与无人驾驶技术
- 2025年11月7日:凌晨突发:科技股全线下跌,马斯克万亿薪酬计划获批
- 2025年11月7日:外资车企进博会释放电动化、智能化与跨界转型信号

精彩评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