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血肉长城 形成抗日最大凝聚力

2025年8月30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共筑血肉长城 形成抗日最大凝聚力——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特别节目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节目中,我们聚焦“共筑血肉长城 形成抗日最大凝聚力”这一核心主题。抗战期间,在八路军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的同时,根据地民众自发组建起规模空前的“支前大军”,生动诠释了“人民战争”的深刻内涵。


根据地民众的参与方式多种多样:老妈妈将珍藏多年的嫁妆棉被拆了做成军鞋;识字班妇女在油灯下连夜抄写标语、制作红旗以鼓舞士气;各村村民组织“烙饼突击队”,昼夜不停地烙制出20多万张杂粮饼;青壮年运输队肩挑车推,形成百余里的送粮长龙……这些行动构成“摧不垮的钢铁补给线”,让每寸土地都成为埋葬侵略者的战场。


美国记者福尔曼到晋察冀根据地考察时,被震撼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在完县,村民从枯井中取出小米,而井壁暗门后的储粮洞、用蜘蛛网伪装的洞口,尽显村民为八路军储粮的智慧;在唐县某村戏台台板下的地道入口、郎中药箱夹层里的发报机零件,以及放羊娃歌声中暗藏的情报,都让福尔曼深刻理解“人民战争”的力量。他在著作《北行漫记》中留下疑问:“一支缺粮少弹的军队,如何在死亡包围中越战越强?”


许多来根据地访问的民主人士、国际友人,也对根据地如何在日军“扫荡”下生存且壮大感到疑惑。聂荣臻元帅解答:“关键在于把人民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中国共产党自建党起就遵循“依靠群众”理念,回望抗战史,每到生死存亡时刻,凝聚人民力量就能突破困境、迎来希望。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日军凭借优势进攻,国民党因未有效动员民众,战场失利,抗战形势恶化。中国共产党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论持久战》等理论,提出“人民战争”思想,构建全民族抗战体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指出:中国共产党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团结各阶层,国民党因担心民众危及统治而未充分发动群众,两者路线差异影响抗战结局。


根据地推进“三三制”政权(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兼顾地主利益),团结各阶层。美国特使卡尔逊见证边区经济动员创新,感叹“算盘和契约瓦解日军刺刀政策”。人民的智慧化为地道战、地雷战等斗争场景,给日军沉重打击;群众提供情报、运输物资,如晋察冀边区妇女运盐行动等,都展现人民参与的英勇。


八路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严明军纪,让群众感受到“自己人”的温暖。根据地民众不分男女老幼参与组织(青年编入自卫队、妇女参加妇救会、少年组成儿童团),成为抗战坚实“大后方”。在反“扫荡”艰难时期,群众用生命制作棉衣、运输物资,让日军震撼。


到抗战结束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达19块,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民兵260余万人,人口近1亿人。民众凝聚力成为侵略者无法逾越的“铜墙铁壁”,凸显依靠群众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也是革命时期重要法宝。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08-30 00
    先辈付出要铭记,现在生活幸福,更要感恩。
  • 网友9 2025-08-30 00
    这些故事有画面感,能激发创作,传播历史正能量。
  • 网友8 2025-08-30 00
    历史中团结协作的力量很震撼,现代工作也需这种凝聚力。
  • 网友7 2025-08-30 00
    当年行动,现在看还是震撼,人民是胜利根基。
  • 网友6 2025-08-30 00
    教学时多讲这类民众抗战历史,能让学生更懂历史。
  • 网友5 2025-08-30 00
    人民战争精神值得传承,今天的国防也离不开民众支持。
  • 网友4 2025-08-30 00
    没想到民众支前有这么多故事,历史细节充满正能量,应该更多人了解。
  • 网友3 2025-08-30 00
    这段历史让我明白团结的重要性,以后要珍惜当下。
  • 网友2 2025-08-30 00
    我们那一辈都清楚,保家卫国靠大家,现在看这些历史,满是自豪。
  • 网友1 2025-08-30 00
    以前历史课讲人民战争,现在看到百姓支前的细节,才懂抗战时的团结,很感动。
查看“共筑血肉长城 形成抗日最大凝聚力”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