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口琴见证延安音乐家故事,“啃骨头”精神代代相传

2025年10月25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信物见精神·有声手账】德国(和莱)Hohner牌口琴,连接历史与精神的纽带


在延安文艺纪念馆内,一把来自德国的Hohner牌口琴承载着不平凡的历史。这把口琴的主人,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延安鲁艺教员任虹先生。他用口琴在战火中传递希望,更以“啃骨头”的演艺精神成为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 战火中吹响希望号角:1940年,任虹先生在延安舞台上首次表演口琴,吹奏《天堂与地狱》《快乐家庭变奏曲》,让口琴音乐在延安首次亮相,从此闻名遐迩。

  • “啃骨头”成演艺代名词:为群众下乡演出时,任虹先生的节目深受欢迎,群众称其“啃骨头”风格带劲,此后该称号成为其演艺精神的象征。

  • 多面手艺术贡献:在延安鲁艺,他吹口琴、作曲、指挥、配曲、设计服装,样样精通,还担任“钢琴保健医生”,为钢琴校音;之后任中国儿童剧院院长,推动儿童戏剧发展,推出多部优秀作品。

  • 精神传承意义:任虹先生从延安到北京,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啃骨头”精神,推动音乐与戏剧艺术发展,其故事与口琴成为精神传承的载体。


这把口琴作为信物,见证了任虹先生在延安及之后的艺术生涯,也承载了“信物见精神”的文化内涵,让我们从历史中感受艺术家的奉献与精神力量。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10-25 10
    这样的文化节目很有教育意义,让人了解历史的同时受精神鼓舞。
  • 网友9 2025-10-25 10
    历史信物背后的故事很精彩,任虹先生的事迹值得称赞。
  • 网友8 2025-10-25 10
    看这口琴的故事,感受到老艺术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很受启发。
  • 网友7 2025-10-25 10
    这期节目让我们铭记历史人物,也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 网友6 2025-10-25 10
    口琴故事很吸引人,了解任虹先生多面手的艺术生涯,受益浅。
  • 网友5 2025-10-25 10
    老一辈艺术家的故事很感人,这样的精神需要传承。
  • 网友4 2025-10-25 10
    从这口琴看到了延安时期艺术家的奉献,很有教育意义。
  • 网友3 2025-10-25 10
    历史文物结合人物故事很生动,这样的节目很有意义。
  • 网友2 2025-10-25 10
    任虹先生用口琴传音乐,‘啃骨头’精神很棒,应该传承下去。
  • 网友1 2025-10-25 10
    这口琴故事让我了解到老音乐家的事迹,很感动,精神值得学习。
查看“旧口琴见证延安音乐家故事,“啃骨头”精神代代相传”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