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瑜的Interweave系列:传统工艺与艺术解构的交融

(图片来自网络)
在当代纺织视觉艺术的语境中,朱敏瑜(Minyu Zhu)的Interweave系列显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之处在于她坚持手工编织、刺绣等传统纺织工艺,陌生之处则在于这些技法在她的作品中不再服务于功能化物件生产,而是成为构建感知、制造“干扰”的装置语言。
朱敏瑜的作品往往悬置于实用与无用之间:它们像家具、织物,却不断通过变形、断裂、褶皱与金属介入去打破这种“像”的秩序。在伦敦及国际多地展出的作品——从Interweave-01、The Grid到Cartilage vase——共同编织出一种物质性的“亲密场域”,放大身体、物与空间之间的互动,直至超越功能与形态的范畴。
该系列与德勒兹(Gilles Deleuze)和瓜塔里(Félix Guattari)提出的“无器官的身体(Body without Organs, BwO)”概念形成深层共振。“无器官的身体”源于对有机身体与社会规训的反抗,是一种摆脱器官分化、等级秩序和功能编码的身体想象,德勒兹与瓜塔里将其哲学化为“潜能之场”,拒绝既定结构与目的,将身体理解为强度(intensity)的总和。而朱敏瑜的纺织装置,以纺织、金属、绳索等元素构成,形成开放的强度场,成为“物质化的无器官的身体”。
在Interweave系列中,朱敏瑜将刺绣、金属与纤维交织,让材料的物理属性——硬度、弹性、表面触感——成为视觉与触觉的双重语言。她的作品既引用家具、器皿等日常物形,又对其进行扭曲、断裂、缠绕,制造出一种介于认知与陌生化之间的状态。例如,The Grid由规则网格与柔性纤维构成,但这种规则性很快被局部的塌陷、扭曲所打破。这种“半稳定”状态对应了“非目的化结构”:作品拒绝成为某种特定功能的载体,而是让材料之间的摩擦、支撑与松动成为感知的主体。
最新新闻
- 2025年9月17日:数字技术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西安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探馆
- 2025年9月17日:古老文明数字化焕新:科技激活千年文化遗产
- 2025年9月17日:眼睛发痒红肿?掌握‘避、防、治’三原则应对过敏性结膜炎
- 2025年9月17日:翱翔长空:吉林航空精神传承与产业跃迁解码
- 2025年9月17日:【校馆弦歌】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信笺里的家国情怀
- 2025年9月17日:AI眼中的中国|熊心壮志,守护网安
- 2025年9月17日:港股互联网巨头集体大涨 AI热潮下BAT加大融资布局
- 2025年9月17日:中国队男子跳远再夺奖牌!石雨豪8米33获世锦赛铜牌
- 2025年9月17日:中国女篮逆转尤文图特收获热身赛开门红 杨舒予韩旭表现亮眼
- 2025年9月17日:亚冠首轮上海海港连失3球惨败,中超3强首回合表现欠佳
- 2025年9月17日:复旦宣言馆成新生“第一课” 传承红色文化点亮信念
- 2025年9月17日:文化中国行|听!长江脉动千年‘韵’——2025长江文明论坛举行
- 2025年9月17日:黄河安澜之变:坚定承诺背后的历史与当代治水实践
- 2025年9月17日:0.009秒‘闪送’ 高原‘绿电’点亮湾区未来
- 2025年9月17日:蓝盔无界 | 第二集《万里之诺》——致敬维和英雄
- 2025年9月17日:晶采观察丨守护数字生活!从细节处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
- 2025年9月17日:‘红星照耀中国·‘两点一存’耀华夏’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甘肃庆阳启动
- 2025年9月17日:远视储备减少近视风险增加!这样做守护孩子视力‘储蓄罐’(科普)
- 2025年9月17日:中国“小电驴”为何“锡”引全球客?| 活力中国调研行
- 2025年9月17日: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疆富民兴疆事业
精彩评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