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不松懈 工作不松劲:脱贫攻坚后乡村全面振兴稳步推进

2025年8月29日

从“过渡期”到“常态化”,“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的初心与承诺不会变。以更精准的监测、更有力的帮扶、更扎实的举措让脱贫群众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党中央设立5年过渡期,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眼下过渡期即将收官,调研发现,这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脱贫地区不仅全力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更重要的是,探索并努力构建一套着眼长远的制度体系,为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写下坚实的一笔。


过渡期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脱贫成果稳得住、守得牢。为此,一张精准、灵敏的动态监测“防护网”迅速铺开。



  • 这张网,线上依靠大数据筛查预警,线下结合基层干部日常走访与农户自主申报。

  • 河北的脱贫户白海军因大病产生大额医疗支出,监测系统便自动预警,村干部随即上门核实,帮扶措施紧随其后。

  • 这张网的有效运转,让全国累计超过680万的监测对象稳定消除了返贫致贫风险,真正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守牢底线只是基础,长远发展才是关键。从“输血”为主到“造血”赋能的深刻转变,各地在兜住民生底线的同时,更加注重开发式帮扶,着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


产业壮“筋骨”。



  • 全国脱贫地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草食畜牧、水果、蔬菜等“十大产业”。

  • 小木耳变成大产业,小苹果成为致富果,一个个特色产业带动脱贫群众增收致富,脱贫地区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脱贫群众的“金扁担”越挑越稳。


就业稳“饭碗”。



  • 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大头,就业帮扶持续发力。

  • 各地千方百计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通过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升级帮扶车间、统筹公益性岗位等举措,确保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 不少地方,村级就业信息员活跃在田间地头,为外出务工的脱贫群众排忧解难,拓宽就业渠道。


如果说,成熟的监测网和“造血式”帮扶是过渡期的“硬核”成果,那么,谋划并推动制度体系的常态化、长效化,则需要统筹兼顾、科学稳妥推进。


一方面,是盘活用好高达3.28万亿元的帮扶项目资产。



  • 各地正积极推进确权登记,健全管理机制,通过分类施策,让这些资产能够持续稳定地发挥效益,从“一次性投入”变为长久生金。


另一方面,是推动政策衔接并轨。



  • 从“过渡期”到“常态化”,“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的初心与承诺不会变。

  • 帮扶政策体系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转换,要谋划过渡期后的具体制度安排,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研究建立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当前,过渡期收官在即,各项工作不能有丝毫松劲懈怠。我们要持续压紧压实责任,抓好问题整改,以更精准的监测、更有力的帮扶、更扎实的举措,切实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29日 18 版)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08-29 15
    各地做法很务实,让脱贫成果真正落地了。
  • 网友9 2025-08-29 15
    从监测到帮扶再到制度,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期坚持,很靠谱。
  • 网友8 2025-08-29 15
    要保持政策连续性,这些举措不能松,必须落实好。
  • 网友7 2025-08-29 15
    乡村越来越美,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政策太对头了。
  • 网友6 2025-08-29 15
    这些举措让农村变得更好,大家都受益,很正能量。
  • 网友5 2025-08-29 15
    制度体系的建设很关键,长效化才能巩固效果,值得点赞。
  • 网友4 2025-08-29 15
    现在政策好,我们村子也发展起来了,越来越像城里的样子。
  • 网友3 2025-08-29 15
    监测网和产业帮扶确实有效,返贫问题解决了,以后肯定稳定。
  • 网友2 2025-08-29 15
    脱贫攻坚后乡村振兴措施扎实,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很实在,以后农村会越来越向上。
  • 网友1 2025-08-29 15
    这个政策太贴心了,现在农村发展越来越好,我们老农民日子有保障了。
查看“思想不松懈 工作不松劲:脱贫攻坚后乡村全面振兴稳步推进”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