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科学大讲堂展现独特科学精神

2025年10月25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成都科幻馆雨果厅内,星云穹顶之下,七位科学探索者依次登台。从饱满稻穗到无垠星空,从千年文明到生命奥秘,他们的讲述搭建起一座贯通古今的科学阶梯。
10月25日下午,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系列活动之“科学大讲堂·未来的种子”全民科普互动宣传活动在成都启幕。来自航空航天、医疗健康、考古文博、农业科研、通信产业等领域的科学大咖齐聚蓉城分享最前沿科技成果,更勾勒出成都这座城市独特的科学精神图景。

▲活动现场

“发现新的、不同的、有趣的事物”创新沃土孕育探索精神
“我会一直回来,因为我总能发现这座城市新的、不同的、有趣的事物。”2023年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联合主席本·亚诺说。这是他第五次到访成都,这座城市依然让他充满探索欲。这种持续的新鲜感,正是成都创新活力的真实写照。他特别提到见证科幻馆从收尾施工到成功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的过程,惊叹于成都的建设速度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本·亚诺与成都商报小记者交流

这份创新精神深植于成都坚实的产业土壤。中国首批航天员兼航天员教练、航空航天专家吴杰用亲身经历佐证了这一点:“我以前当过战斗机飞行员,我驾驶过的很多战斗机都是‘成都造’。”从相对落后的机型,到世界领先的歼 - 10、歼 - 20,他见证的不仅是中国航空工业的腾飞,更是成都作为航空航天重镇的积淀和探索。“成都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吴杰肯定地说,“在技术优势和创新精神的加持下,未来成都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有着极大的潜力和独特优势。”

“包容创新,松弛有度”城市气质涵养科研生态
在成都,严谨的科学研究与鲜活的城市生活相得益彰,这种独特的氛围让科研工作者既能沉心静气“坐冷板凳”,又能激发灵感“碰撞火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炳然认为,成都的城市气质与科学精神高度契合。他描述袁隆平的特质时说:“袁老师与众不同,非常活跃、幽默、时尚。”赵炳然认为,这种“一张一弛”的科研态度与生活节奏,和成都包容、创新,松弛有度的气质相符。他提到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落户成都。
▲赵炳然

这种包容、松弛但绝不松懈的环境,为跨界创新提供理想条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副主任胡娜说,成都活跃的电子信息产业和顶尖医疗资源,为多学科创新提供肥沃土壤。她解释“以问题驱动”合作模式,以临床需求汇聚高校AI团队,形成多学科合力。她团队用AI打造“精神健康影像智能诊断平台”,提升初诊准确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半医疗开销。“AI延伸医生能力,而非替代。”胡娜说。
▲相关活动现场

面向未来“播下科学种子”传承科学精神
从大地到星空,科学精神在年轻一代中传承。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郑雪分享“成都造”的“中国环流三号”,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5岁却甘于创新。她希望青少年了解家乡前沿科技,埋下创新种子。吴杰将中国航天精神概括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寄语青少年传承。赵炳然鼓励年轻人体验乡村,以浪漫期许作结。

红星新闻记者 方舟 摄影 刘海韵 编辑 邓旆光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10-25 22
    这样的好事让我们老年人也能了解科技,有意思,支持。
  • 网友9 2025-10-25 22
    科学大讲堂有趣,能听专家讲故事,想当科学家,以后要多参加。
  • 网友8 2025-10-25 22
    活动很有深度,展现科研活力和城市精神,以后多联系合作提高科研氛围。
  • 网友7 2025-10-25 22
    工作累了来听讲座,放松又增长知识,希望多些这样的活动。
  • 网友6 2025-10-25 22
    科学普及活动对教育帮助大,激发孩子们探索欲,以后多搞这类活动。
  • 网友5 2025-10-25 22
    这样的活动让城市充满活力,科学知识走进生活,老老少少都能参与,好。
  • 网友4 2025-10-25 22
    这种跨界创新模式很好,结合医疗和AI,未来科技更有活力,支持科普活动。
  • 网友3 2025-10-25 22
    听了讲座后,对航天、农业等感兴趣了,科学原来这么有趣,以后要多学习。
  • 网友2 2025-10-25 22
    很酷的科普活动,讲得生动,带朋友来参加,播种科学种子,期待更多活动。
  • 网友1 2025-10-25 22
    这个大讲堂很好,让年轻人了解前沿科技,传承科学精神,我们这些老一辈也受启发。
查看“成都科学大讲堂展现独特科学精神”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