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未来成外科副驾,难点在通用性

2025年10月26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在人工智能(AI)技术驱动下,手术机器人未来将成为外科医生的副驾,帮助医生提高手术效率,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外科手术治疗。


10月25日,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窦琪在2025何享健科学基金资助青年科学家首期项目揭晓仪式期间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发展手术机器人具身智能,难点在于通用性。


据她介绍,手术机器人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多,目前全球每年有200多万台手术是有手术机器人参与的,涉及泌尿外科、妇科、胸外科等很多外科手术。


手术机器人市场连续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窦琪成为2025何享健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家项目首期资助的20位青年科学家之一。该资助重点支持医学与生命科学、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两大领域,窦琪“手术机器人具身智能”的研究项目是生命科学领域入选项目之一,这次获得了200万元的资助。


该项目旨在开发具身智能技术,使机器人能理解复杂手术场景、自主规划、完成手术操作步骤。窦琪说,这笔资金将投入到AI大模型研发,结合团队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具身智能平台SurRoL,进一步促进手术机器人的自主操作,希望把手术机器人的“自动驾驶”水平从L2提高到L3。


L2是单个手术步骤操作任务的自主化,L3是长程任务、更复杂多步骤操作的自主化。近期,香港中文大学多学科交叉团队基于具身智能技术,完成了全球首次腔镜机器人多任务自主操作的活体动物测试。


下一步,窦琪表示,在各类科研经费的支持下,她的团队将继续提高手术机器人的自动化程度。“目前的难点在于手术的复杂性和AI通用性。”窦琪说,不同人的体内情况、不同医生的操作习惯都有差异,她希望提供通用AI工具,帮助不同科室的医生,做不同专科的手术。


“基于通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在不同的光照、不同血管粗细等情况下,手术机器人都可以实现自主操作,这是我们需要花大力气去攻克的问题。”窦琪说。


在商业化方面,窦琪已与国产机器人公司康诺思腾合作,后者在中国已拿到三类证,开展临床应用,香港一些医院也在临床使用相关的手术机器人。窦琪表示,手术机器人智能化未来商业落地规划包括AI辅助操作与外科医生协作等。


评委与项目评审表示,该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家项目注重技术创新与应用潜力,资助的20个项目有广泛应用价值。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10-26 11
    这个项目资助很有意义,推动医疗科技发展,改变未来医疗方式。
  • 网友9 2025-10-26 11
    手术机器人技术进步,通用性是关键,希望早日应用到更多医院。
  • 网友8 2025-10-26 11
    具身智能技术发展值得期待,通用性问题解决后,手术机器人应用会更广泛。
  • 网友7 2025-10-26 11
    手术机器人作为副驾,能提升外科医生效率,未来医疗进步可期。
  • 网友6 2025-10-26 11
    人工智能让手术机器人更智能,通用性问题解决后,会让更多人受益。
  • 网友5 2025-10-26 11
    这个研究项目很有意义,为医疗现代化做贡献,期待成果落地。
  • 网友4 2025-10-26 11
    具身智能技术很有前瞻性,解决通用性难题后,医疗服务会提升不少。
  • 网友3 2025-10-26 11
    手术机器人当医生副驾,以后做手术更精准吧,科技改变医疗很棒!
  • 网友2 2025-10-26 11
    AI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很现代化,手术机器人的通用性确实需要继续研究,进步空间大。
  • 网友1 2025-10-26 11
    这个科技发展挺厉害的,以后手术更方便了,希望快点实用化。
查看“手术机器人未来成外科副驾,难点在通用性”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