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科纳米:五代产线与AI赋能 重构半导体分析测试格局

2025年10月31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在半导体产业国产化浪潮中,胜科纳米脱颖而出,成为被业内称为“芯片全科医院”的企业。从新加坡初创公司到登陆科创板,胜科纳米以五代产线与AI赋能,重构半导体分析测试生态格局,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创新的关键力量。


10月23日,第七届纳博会分析测试应用论坛上,胜科纳米董事长李晓旻做《技术驱动下的Labless专业化分工与行业生态重构》主题演讲。会后,集微网专访了李晓旻。李晓旻将企业比作“芯片医院”,检测流程如医疗诊断,核心技术壁垒在于20年积累的半导体器件与材料分析数据库、独创技术方法论,首创了五代半导体分析测试产线。


五代产线迭代支撑技术领先。前两代产线积累国际头部客户资源,从第三代产线开始,胜科纳米逐步掌握主动权。第三代产线凭借上百台标准化设备与成熟流程,支撑起公司近50%的营收,毛利率稳定在45%-50%,成为国内先进制程开发的关键支撑。第四代产线在2021年成为国内首家导入晶体管级纳米探针芯片失效分析设备的商业化运营实验室,经三年攻坚,成功应用于先进制程SRAM失效分析场景,让企业跻身国际顶级客户阵营,彰显了原创技术的商业价值。截至上市前,胜科纳米已建成多条第四代产线。


技术迭代源于持续投入与深度绑定。作为赛默飞中国境内首个设备存量过百台的客户,胜科纳米与核心供应商(赛默飞、日立、蔡司等)形成“技术反哺-价值互换”的深度绑定,将研发需求反馈推动设备升级,形成技术闭环。


双背景赋能为企业发展助力。新加坡技术基因与苏州产业生态双赋能:2004年在新加坡创业时,企业全球合作顶级半导体企业亚太区研发中心,成长为东南亚最大芯片分析机构,掌握世界前沿技术;2012年落户苏州后,依托长三角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市场。采用“境内-境外”隔离的业务模式,国内实体承接境内业务,新加坡实验室服务海外客户,合规设计赢得全球客户信任。2025年3月25日登陆科创板,成为半导体分析测试领域首家上市公司,被视为国产分析仪器的“风向标”,推动国产分析仪器企业成长。


独特抗周期能力穿越行业周期。李晓旻将行业周期分为成熟制程周期、算力芯片周期及未来由AI驱动的全产业链周期。胜科纳米“Labless”模式具备穿越周期韧性,“行业内卷时,客户更依赖分析测试服务”,即使在行业转折期订单需求仍增长。企业逆周期布局,坚持持续投入,设备折旧政策虽让短期财务保守,但毛利率仍保持较高水平。


前瞻布局卡位未来。企业布局数字化,自主研发实验室生产管理系统(迭代超100个版本,平均每两周更新一次);深耕半导体垂类AI模型,保障数据安全(构建4级信息安全体系,硬件投入数千万元);推出无人机物流航线,压缩样品运输时间,打造低空经济在半导体领域的应用场景。2023年成立半导体学院,与新加坡SUTD合作,将技能培训升级为学历教育,第一届毕业生70%留任,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未来规划短期聚焦先进制程创新,中期推动国产化设备生态成长,长期致力于成为半导体分析测试领域的“台积电”。


胜科纳米的成长,是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创新的缩影,以技术为刃、以生态为基,引领半导体分析测试行业迈向“中国智造”新未来。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10-31 10
    从技术积累到生态构建,胜科纳米的发展轨迹很有启发,值得行业好好关注学习。
  • 网友9 2025-10-31 10
    胜科纳米这样的企业,让国产半导体分析测试有了底气,为行业发展添动力,棒极了!
  • 网友8 2025-10-31 10
    虽然不懂技术,但感觉企业很可靠,为国家自主创新做贡献很光荣,很自豪。
  • 网友7 2025-10-31 10
    分析测试产线的迭代模式有学术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
  • 网友6 2025-10-31 10
    五代产线和AI结合,以后做芯片是不是更方便了,很期待未来应用。
  • 网友5 2025-10-31 10
    企业做分析测试服务很有意义,帮助其他半导体企业解决问题,很支持这样的发展。
  • 网友4 2025-10-31 10
    从新加坡到苏州,双背景赋能模式很值得学习,对行业有借鉴意义。
  • 网友3 2025-10-31 10
    作为材料专业的学生,看到这样的创新企业很鼓舞,未来希望能参与这类项目。
  • 网友2 2025-10-31 10
    原来科技发展这么快,胜科纳米的技术让我大开眼界,国家半导体产业确实在进步。
  • 网友1 2025-10-31 10
    这家企业技术太厉害了,五代产线加AI,以后半导体发展肯定有希望!
查看“胜科纳米:五代产线与AI赋能 重构半导体分析测试格局”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