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礼座椅复用展现存量盘活‘绣花功夫’

2025年10月31日

近段时间,社交平台上掀起“与阅兵观礼座椅合影”的打卡风潮。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后,有关部门对天安门广场观礼台近5万把座椅,按照“丰饶金、城墙红、橄榄绿”三色,进行科学调配,将它们应用到学校礼堂、公园绿地、体育场馆及城市公共空间等场合,让座椅获得了富有意义的“二次生命”。


这种“高效复用”举措,生动体现了绿色节俭理念。纪念活动筹备阶段,党中央明确要求防止形式主义、力戒铺张浪费,确保既隆重热烈又务实简朴。从向群众借用礼宾车、和平鸽,到复用地毯、长城年号台等景观元素,物尽其用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厉行节约、务求实效的价值取向。


“绿色节俭不意味着降低标准,而是要尽可能提升实用效果。” 文中提到北京冬奥会充分利用存量场馆办会(如“水立方”变“冰立方”)、第七届进博会鼓励展商采用简化和模块化设计、使用可循环利用材料等做法,都是“盘活存量”的体现。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有助于对有限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让“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


而观礼座椅的“精准调配”则展现城市治理智慧。北京首钢园接收的座椅与园区工业遗存和现代风尚交融,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座椅与整体景观协调,多所大中小学的座椅服务于典礼与教学……观礼座椅的“再就业”并非简单搬运,而是根据不同场景需求进行科学规划、精细调配,细微之处尽显盘活存量资源的“绣花功夫”。


相比追求规模扩张,城市发展更注重通过盘活存量,推动功能提升、空间优化。废弃矿坑变生态公园、老旧厂房变文创高地、闲置楼宇变创新空间等实践,都体现通过技术赋能、场景重构和生态重塑,将“闲置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观礼座椅“上岗”后,也成为厚植群众家国情怀的载体。当座椅出现在生活场景中,每一次休憩、打卡拍照都是重温纪念活动、厚植爱国情怀的契机。让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在缅怀中唤醒记忆、感受真情,有利于点燃人们心中的精神火炬,激发全社会的爱国情怀与英雄精神。


近5万把观礼座椅的“重新上岗”,折射出发展理念、治理智慧,也承载着集体记忆与家国情怀。面向未来,我们要充分用好纪念活动激发的强大正能量,持续发挥纪念活动这本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作用,将活动所激发的自信心、自豪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奋斗,汇聚成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10-31 10
    这样治理城市,既节约又好看,很贴心!
  • 网友9 2025-10-31 10
    用旧物做新用途,既环保又有文化意义,应该更多推广!
  • 网友8 2025-10-31 10
    每次看到这些座椅,就会想起那段历史,很有意义!
  • 网友7 2025-10-31 10
    盘活存量资源,让历史记忆持续传递,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 网友6 2025-10-31 10
    座椅改造成不同场景,看起来很温馨,也很有教育意义!
  • 网友5 2025-10-31 10
    节约光荣的事例,我们普通人也能学习这种资源利用方式!
  • 网友4 2025-10-31 10
    资源利用得这么好,感觉国家发展越来越有智慧了!
  • 网友3 2025-10-31 10
    把历史记忆融入生活场景,很有创意,让后人也能感受到历史重量!
  • 网友2 2025-10-31 10
    用旧座椅做新用途,既节约又实用,这样的治理真聪明!
  • 网友1 2025-10-31 10
    这个举措太棒了,盘活存量还能保护环境,以后要更多这样的做法!
查看“观礼座椅复用展现存量盘活‘绣花功夫’”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