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绘制核能“三步走”蓝图第一步成功时离世

2025年11月1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科学家绘制核能“三步走”蓝图第一步成功时离世


在2兆瓦钍基熔盐实验堆新闻发布会上,实验堆总体负责人余笑寒泪水满眶。现场播放的宣传片里,人们看见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老所长徐洪杰——一位用15年建成世界一流同步辐射装置“上海光源”,又用16年拓荒第四代先进核能的科学家。


2011年,这位富有科学洞见与战略远见的科学家,为钍基熔盐堆的发展绘制了“实验堆-研究堆-示范堆”的“三步走”蓝图。就在实验堆宣布“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的一个多月前,70岁的徐洪杰因工作劳累与世长辞。


他不仅是科研领路人,更是国家核能发展的拓荒者。生命虽逝,但他为国担当的赤诚、深耕专业的执着、赋能团队的智慧,持续温暖着中国先进核能的未来之路。



拓荒者向“难”而行


从上海光源“鹦鹉螺”光芒初绽,到甘肃戈壁滩上钍基熔盐堆的“从无到有”,徐洪杰的科研人生始终与国家战略需求同频共振。


“只要国家需要,哪怕我们目前还没有太多优势,也要去做。” 徐洪杰常说的这句话,是他选择科研方向的标尺。上世纪90年代,上海光源启动时,他带领团队从“专家变学生”,啃下上万页技术文献,自主研制核心部件。2004年底上海光源仅用52个月竣工,2007年成功出光,这份认可源于他的担当与定力。


就在上海光源竣工前夕,他再次接下钍基熔盐堆研发任务,带领团队从零开始,“啃”美国技术文档、自掏腰包购书,为钍基熔盐堆发展绘制蓝图。



科学态度严谨求实


“科学,你坑它一时,它坑你一世。” 这是徐洪杰常说的一句话。面对科学他充满敬畏,无论科研还是工程都不轻易放过细节。2023年钍基熔盐实验堆曾因管道冻堵遇难题,他让团队留存问题地点,认为挫折能成长,强调“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实验堆项目成功后,他特意叮嘱辅助工艺总师“下一步加热保温要重视”,体现他对项目每个细节的重视。



伯乐与定海神针


徐洪杰是团队的信任与培养者。他“一定不向下越权”,信任团队,如材料研究部主任黄鹤飞在他信任下快速成长,成为骨干。他更是团队的“定海神针”,绘制“三步走”蓝图引领团队16年发展,同时布局产业链,推动钍基熔盐堆产业转化。


他培养的年轻团队(如80后、90后)正在接力,在他离世前还向他汇报规划,老所长的定心丸让团队信心满满。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11-01 07
    为他的贡献和担当欢呼,正是因为有他,我们有了新核能!
  • 网友9 2025-11-01 07
    未来核能发展有希望,因为有这样的前辈!
  • 网友8 2025-11-01 07
    他不仅是科学家,更是团队的领路人,很佩服!
  • 网友7 2025-11-01 07
    国家的核能技术发展离不开这样的人,致敬!
  • 网友6 2025-11-01 07
    科学家的执着让我感动,学习他的精神!
  • 网友5 2025-11-01 07
    为核能发展鞠躬尽瘁,他是最棒的科学家!
  • 网友4 2025-11-01 07
    他培养的团队未来肯定能完成他的蓝图,很欣慰!
  • 网友3 2025-11-01 07
    这样的科研精神值得传承,为徐老师点赞!
  • 网友2 2025-11-01 07
    从上海光源到钍基堆,科学家太伟大了!
  • 网友1 2025-11-01 07
    他为核能事业奉献一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查看“科学家绘制核能“三步走”蓝图第一步成功时离世”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