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箭少年到火炬少年 火炬传递任务圆满完成

2025年11月2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在深圳举行!现场,特殊的“0号”火炬手人形机器人“夸父”一出现,瞬间引爆全场。它迈开双腿、摆臂、跨步,以拟人化的姿态完成百米传递,为现场带来强烈视觉冲击与未来感。与机器人“夸父”搭档完成火炬传递任务的是17岁的“火箭少年”王裕宁——当“夸父”完成传递后,王裕宁精准对接火炬,完成这一棒火炬传递,让全场感受到“未来感拉满”的惊喜。


王裕宁的“火箭少年”身份,源于他亲手点燃探空火箭的“硬核”青春。2025年5月,他作为“飞燕一号”探空火箭总设计师,主导的火箭成功发射并刷新国内中学生航天实践纪录,成为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工程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这段实践经历,让他在火炬传递中展现出从容与底气。


追溯王裕宁的航天梦起点,2012年“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时,他被火箭托举、太空探索的画面深深触动,从此在画册里绘制火箭设计图,将航天梦与理想深度结合。2012年至2025年期间,他在学校、科研机构支持下,与全国少年航天爱好者共同研制“飞燕一号”探空火箭,通过11年努力实现火箭工程化发射,整个过程充满团队“排雷”式的实践与探索精神。


王裕宁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与城市环境的支持。他选择就读深圳燕川中学,该校的航空航天特色教育为他的知识与实践提供了系统性平台;家庭中父亲教他电路焊接等技能,培养了他的动手能力;深圳的航天产业生态(如亚太星通、星际荣耀等企业)与制造网络,也为他从“手搓”火箭到工程化探索提供了便利,这些因素共同托举了他的航天梦。


在火炬传递现场,王裕宁手握火炬,其从“火箭少年”到“火炬少年”的成长轨迹,不仅是个人的梦想实践,更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对青少年创新精神的重视与滋养,让“普通人也能投身航天”的信念更具现实意义。这场火炬传递,让少年探索与国家创新未来紧密相连,成为时代新生的生动注脚。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11-02 21
    希望这样的教育能更多,让孩子有更多可能性。
  • 网友9 2025-11-02 21
    我要多学知识,以后也能做类似的项目。
  • 网友8 2025-11-02 21
    从坐着看到梦想,到亲手实现,很励志。
  • 网友7 2025-11-02 21
    深圳的航天氛围真好,为这些少年点赞。
  • 网友6 2025-11-02 21
    这种实践教育太重要,能培养创新精神,值得推广。
  • 网友5 2025-11-02 21
    以前没人告诉我们这些,现在年轻人能做,真好。
  • 网友4 2025-11-02 21
    我也想设计火箭,感觉很有趣,要向他们学习。
  • 网友3 2025-11-02 21
    没想到青少年能做这么多,教育方向是对的。
  • 网友2 2025-11-02 21
    太酷了,以后我也要做科技相关,跟着学习。
  • 网友1 2025-11-02 21
    这些少年真让人欣慰,未来有希望了。
查看“从火箭少年到火炬少年 火炬传递任务圆满完成”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