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计划助推贵州妇女发展,非遗焕新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11月3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网媒看贵州·锦绣展黔程”锦绣计划网络媒体基层行活动历时五天,走访贵州多地州市,探访本土企业,全面展现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的蜕变,体现妇女对话、奋进贵州与讲好中国故事。


2025年是锦绣计划实施十二周年,绣娘们成长为“八会”复合型女性人才,少数民族刺绣从服饰纹样拓展至文创、时装等多元领域,印证非遗“破圈”之路。


全省首个“非遗+文旅”融合活态展示馆——寻坊贵州锦绣馆(贵阳青岩古镇)开创新模式,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200余名绣娘通过“订单生产+现场售卖”实现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丹寨宁航蜡染工坊作品先后亮相英国伦敦时装周、中国民族博物馆,将贵州蜡染的蓝白美学推向国际舞台。


“锦绣计划”推动“青年设计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结对,鼓励年轻力量用现代审美重构传统符号。雀亦文创团队入驻青云市集后,凭借“每月上新”策略成为流量担当,以瑶浴药包、木姜子等为灵感设计的美妆与家居产品,让非遗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场景。


走进吾土吾生的展厅,布依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背后是200余名本地妇女的生计与骄傲。公司创始人韦祥龙坚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古法理念,创新植物染配色工艺,产品多次亮相时装周、设计周,让布依技艺从深山走向全国视野。


“锦绣计划”赋能妇女“家门口就业”十余年来,贵州省妇联累计投入11亿元专项资金,构建“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市场对接+品牌培育”全链条体系,让零散手工技艺成长为规模化特色产业。目前,该计划在14个县建设省级“锦绣计划巧手经济示范县”,创建18个省级“锦绣计划巧手致富基地”和“智慧锦绣三类基地”。丹寨县打造妇女手工产业示范基地23个,培育骨干企业10余家,涌现20余名优秀创业者,辐射带动近8000名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绣娘、染娘等女性在“锦绣计划”滋养下,从“家庭角色”转变为“文化传承者与乡村振兴建设者”,作品走进博物馆、登上国际时装周,成为贵州乡村振兴中的“半边天”。


十余年耕耘,“锦绣计划”已成为贵州乡村振兴的民生名片,相关经验被纳入全国妇联减贫案例,“绣娘”“染娘”等成为多彩贵州的闪亮代言人。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11-03 11
    锦绣计划帮助社区妇女就业,效果很好,我们要学习这种为妇女赋能的方法!
  • 网友9 2025-11-03 11
    刺绣和文创结合很巧妙,艺术和生活的结合很吸引人,喜欢这种风格!
  • 网友8 2025-11-03 11
    看到本地手工产业壮大,很欣慰,希望有更多机会对接市场!
  • 网友7 2025-11-03 11
    这样的活动很有教育意义,让学生了解非遗和妇女发展,受益浅浅!
  • 网友6 2025-11-03 11
    和非遗艺人合作做文创很有趣,传统和现代结合得很好,值得推广!
  • 网友5 2025-11-03 11
    看到绣娘们收入提高,特别高兴,这样的政策得继续推进下去!
  • 网友4 2025-11-03 11
    为这些女性点赞,从家庭主妇变成文化传承人,很振奋,要向她们学习!
  • 网友3 2025-11-03 11
    锦绣计划让传统手艺变得时尚,很新颖,以后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 网友2 2025-11-03 11
    看到绣娘们从家庭走向工坊,感觉特别励志,希望更多年轻人也能加入非遗创新!
  • 网友1 2025-11-03 11
    这个计划太好了,让老手艺有了新活路,也让妇女有了正经工作,很支持!
查看“锦绣计划助推贵州妇女发展,非遗焕新助力乡村振兴”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