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运河之下建起‘水下立交桥’:古水利与现代工程的融合

2025年11月3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天下有河不为奇,河下有河古来稀”——肖家楼倒虹吸工程是南运河与南排河交汇处的创新水利景观,它让南排河从南运河下方2.5米深处穿行而过,形成独特的“河下有河”景观。这种“水下立交桥”工程,既展现了古水利的智慧,又体现了现代水利技术的创新。

肖家楼倒虹吸工程是两条呈十字形交叉河流的“水立交”:一条是自南向北流淌的南运河,另一条是自西向东流动的南排河。为了解决南排河流经南运河时被挡路的难题,人们修建了倒虹吸涵洞,让南排河能够从南运河下方2.5米左右的深处穿过,最终流入渤海。由于工程外观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形态,就像倒置的虹吸管结构,因此得名“倒虹吸”。

上世纪60年代修筑肖家楼倒虹吸工程时,当时没有大型机械设备,且当地也不产出砂石料和水泥。工程指挥部就从附近村上调集了300多辆大马车,每辆马车由三匹马拉动,昼夜不停地从太行山运送砂石料和水泥。人们称其为“三百辆大车进太行”,而工程的建设则是靠着老乡们一锹一锹地挖掘、一车一车地推动,最终将运西的水直接送进了渤海湾,完成了这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工程。

河北省沧州市肖家楼水利设施管理站高级工程师寇金星指出,该工程让水从南运河河道下方穿过,既避免了河水冲刷南运河河道、防止河道流量失控,又在客观上起到了对京杭大运河河道的保护作用。此外,通过将现代水利倒虹吸技术运用到古运河中,增加了大运河的遗产类型。甚至在1970年和1975年的河北省粮票上,都印制了这个工程,成为当时全亚洲最大的倒虹吸,也是沧州的骄傲。

近年来,沧县打造了倒虹吸滨河公园,形成了辐射周边十里八乡、风格独特的运河文化旅游景点,让人们能够更亲近这座“水下立交桥”式的水利建筑,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同时该工程也发挥了其最大的防洪、除涝、引水、蓄水作用。

肖家楼倒虹吸工程让江河的相遇成为可能,让“斗争与和谐”在同个空间并存。当运河水映照现代闸门的轮廓,当南排河在古河道下方奔涌,我们终于读懂:真正的奇迹,从来不是征服自然,而是找到让万物各得其所的智慧。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11-03 15
    来滨河公园看水下立交,了解运河历史,很有意思,感觉文化很丰富。
  • 网友9 2025-11-03 15
    作为工程师,看了这工程,感觉当时建设条件艰苦,现在保留成景点很棒。
  • 网友8 2025-11-03 15
    以前雨季南排河挡路,现在通了,灌溉和防洪都方便,感谢这种智慧。
  • 网友7 2025-11-03 15
    这水利故事能给学生讲,结合历史和科技,教学上很生动,应该多宣传。
  • 网友6 2025-11-03 15
    从工程结构来看,倒虹吸的设计很巧妙,像水下交通,技术上有创新点。
  • 网友5 2025-11-03 15
    过去修这工程多艰难啊,现在能看到,知道背后的故事,有意义。
  • 网友4 2025-11-03 15
    没想到水利工程还能做文化景点,既实用又好看,佩服当年建设者。
  • 网友3 2025-11-03 15
    学了水利工程这门课,看看这例子,古建与现代结合的案例太生动了。
  • 网友2 2025-11-03 15
    水下建‘立交桥’,脑洞太大,水利和文旅结合起来很新颖,值得称赞。
  • 网友1 2025-11-03 15
    这工程老辈人都说神奇,现在当景点了,后代能记住老祖宗的智慧,挺好。
查看“文化中国行|运河之下建起‘水下立交桥’:古水利与现代工程的融合”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