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代写论文黑工厂事件:学术诚信面临严重冲击

2025年11月3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近期,央视曝光AI代写论文黑工厂事件,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公司以“文字编辑”名义包装,实则通过“组稿+AI”模式代写论文,员工利用AI工具抓取网络文献后简单润色,单日可量产多份跨学科论文。当“虚假招聘”的幌子被揭露,AI代写黑工厂的灰色产业链正悄然侵蚀学术根基。


这些黑工厂以“文字编辑”为伪装招聘写手,员工通过AI工具抓取网络文献,填充预设模板后简单润色,单日能量产30篇左右论文,形成“上游接单、下游生产”的暗网产销模式。武汉等地部分文化公司借电商平台揽单,年销量超四万单,单篇收费高达上万元,订单转包至大型“写作群”分派,涉及法学、计算机等多个学科订单。


更令人担忧的是,参与人员学历跨度大,初中学历者能通过关键词输入日成数篇,职高生竟敢承接博士论文订单,万字文稿半天速成,数据文献全凭算法编造,形成“组稿+AI”的高效量产链条,对学术诚信与教育公平造成冲击。


在技术层面,AI本是辅助学术创作的工具,却成为造假帮凶。部分写手称“无需查资料,AI编数据半天搞定”,培训者还公开传授“40分钟生成5500字论文”的秘诀,暴露技术异化的双重困境:规则滞后让监管乏力,现有检测技术对混合文本误判率超30%;评价手段单一(如“唯论文论”)引发造假需求,使研究异化为文字拼凑。


根治AI代写乱象需构建“技术防堵+制度约束+教育引导”三重防线。技术上,多所高校推行“双重查重”,同步检测学术与AI生成内容,超比例则取消答辩资格;制度上,高校明确AI使用红线,监管部门打通电商监测与学术审核数据壁垒,遏制“暗语接单”“虚假查重”;教育上,重塑学术评价逻辑,破除“唯论文”倾向,以项目实践等多元指标考核能力,从根源减少代写需求,培育“技术向善”意识,让学生明确AI是辅助工具而非造假替身。唯有筑牢诚信堤坝,才能让技术为学术发展服务。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11-03 11
    这种现象反映了学术环境的问题,得从教育抓起,不能只靠技术
  • 网友9 2025-11-03 11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比代写更重要,得转变评价方式
  • 网友8 2025-11-03 11
    AI工具本来是帮助的,现在用来造假,得引导正确使用
  • 网友7 2025-11-03 11
    孩子写论文不容易,这些黑产让教育公平成问题,得管管了
  • 网友6 2025-11-03 11
    技术发展要趋利避害,不能让黑产利用AI做坏事啊
  • 网友5 2025-11-03 11
    学术诚信是根本,这些黑工厂破坏了教育公平,必须严厉打击
  • 网友4 2025-11-03 11
    这确实影响学术生态,得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不能让AI当幌子
  • 网友3 2025-11-03 11
    我学文科,感觉这也影响我们呢,得培养自己写作能力啊
  • 网友2 2025-11-03 11
    现在代写这么泛滥,大学生压力太大了,系统得严查这黑产
  • 网友1 2025-11-03 11
    这现象太可怕了,学术诚信不能丢了啊,年轻人不能走捷径啊
查看“AI代写论文黑工厂事件:学术诚信面临严重冲击”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