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供给大模型应用沙龙:探讨优势、局限与未来方向

2025年8月23日

为紧跟人工智能产业化前沿,破解大模型技术选型、落地应用与价值实现的行业难题,“大模型技术应用落地系列沙龙”首场活动于8月22日在上海举办。本次沙龙以“算力供给与应用边界”为主题,聚焦产业化应用核心环节,深入探讨算力供给侧大模型实际应用的优势与局限。

算力被称为数字时代战略性资源,智能算力更是新质生产力,智算中心是关键的基础设施。在上海临港,中国电信临港智算中心一期可承载10万卡智算集群,已规划/建成1万卡集群和部分定制算力池。二期项目拟投资25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未来将打造超级算力中心,支持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临港算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理曹春在主题报告中指出,当前大模型技术正从“单点突破”向“体系化跃迁”,技术拐点已至。现在的技术对于算力的要求非常高,且国内外头部企业的算力规模尚存在巨大差距,因此需要更强大的智算中心基础设施。

展望未来,曹春认为超级集群将成为常态,算力网络的“广域协同”更为关键;智算基础设施将深度融入行业,成为“数字生产力”的核心载体;绿色低碳将从“约束条件”变为“竞争优势”。

上海大学教授武星以“数据与知识双轮驱动的IDC智能运维”为题,深入解析了如何将海量行业数据与大模型基座高效融合,通过知识工程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驱动业务决策的结构化知识体系,通过数据治理建立特定的标准和管理规范,将之与大模型结合,有效避免“幻觉”问题。

如今,在编程这件事上,大模型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有人表示担忧,程序员是否会被大模型取代?浙江大学研究员余啸认为,一些低级的程序员有可能被淘汰,大模型在网页前端开发等任务中已经可以实现不错的效果。而高级程序员需要的是理解整体的项目架构,能够在和大模型的对话中清楚表达从而实现需求。对于学生或程序员来说,努力的方向应该是如何更好地去运用大模型。余啸还提出,大语言模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处理复杂场景的能力,从而减少“幻觉”和不安全代码的产生。

圆桌论坛环节,与会专家、企业及投资机构代表围绕“伴随着技术进步,算力未来是否会成为技术发展的瓶颈”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就算力供给模式的演进、推理成本的挑战以及性能与安全的平衡等问题展开交流,共同研判从技术迭代到价值创造的行业演进趋势。有人认为算力仍会是技术发展的瓶颈,必须考虑与之伴随的能源和成本问题;有人指出数据在未来更有可能成为瓶颈,目前获取新的真正有价值的数据并不容易;还有人提出要专注于专用领域的模型发展,小模型的落地或许会是未来瓶颈……

据悉,上海近期还将围绕空天信息感知处理技术、元宇宙技术应用以及大模型技术应用落地等领域,举办一系列沙龙活动,进一步促进跨地域、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创新,打造技术交流的产学研跨界融合平台。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08-23 10
    大模型和算力结合后能做什么厉害的事呀,很想知道
  • 网友9 2025-08-23 10
    算力供给和应用确实很关键,未来绿色低碳算力肯定是趋势
  • 网友8 2025-08-23 10
    大模型算力够不够,就像手机电量够不够,没电了就罢工了,哈哈
  • 网友7 2025-08-23 10
    算力和数据都是发展瓶颈,需要多学科合作解决
  • 网友6 2025-08-23 10
    这类技术沙龙很有用,能让我们了解前沿,涨知识
  • 网友5 2025-08-23 10
    大模型对程序员有影响,但我们要学会和大模型合作,而不是取代
  • 网友4 2025-08-23 10
    大模型能写东西,算力像什么呀,好玩吗?
  • 网友3 2025-08-23 10
    大模型写代码能行,我觉得以后学习可以更方便,但需要安全呀
  • 网友2 2025-08-23 10
    大模型在专业领域应用很有效,但算力瓶颈确实需要解决,绿色算力很重要
  • 网友1 2025-08-23 10
    大模型和算力发展很快,要关注安全和成本问题,不然未来可能有点难
查看“算力供给大模型应用沙龙:探讨优势、局限与未来方向”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