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抗战校史 厚植家国情怀

2025年8月24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化教育事业进行了疯狂破坏。许多大学被迫迁往西南、西北等地恢复办学,师生共克时艰;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抗日革命根据地创办学校,培养坚定的革命战士。这些学校为抗日救国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也为推动当地经济和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次记者探访多地学校的办学旧址,寻迹抗战历史,重温峥嵘岁月,感受学校师生传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服务当地发展的精神风貌和使命担当。

一、西南联大:科技报国的担当

  •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合组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往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部分师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历时68天从长沙抵达昆明。今夏,学生通过“寻梦西南联大”物理营,重温历史、研讨前沿,领悟科技报国精神。
  • 西南联大博物馆的展品,如教授为学生批改的考卷、简陋实验中的成果等,展现其在艰苦环境中严谨治学、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西北联大:文脉延续的坚守

  • 北平大学等院校迁至西安组建西安临时大学,后因战局迁至汉中,师生徒步500多里坚持办学,后发展为多所高校,塑造了陕西教育大省的雏形。
  • 《西北联大亲历者口述史》即将付梓,通过讲述师生抗日救亡故事,传递坚持与信仰的集体记忆。

三、中国人民大学:赓续红色血脉

  • 中国人民大学联合高校赴延安开展主题社会实践,与当地青少年围绕理想信念展开对话,赓续红色血脉。
  • 人大与延安中学坚持联学共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成为革命先锋队。

四、同济大学:支教点亮梦想

  • 同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赴四川李庄支教,发挥专业所长,开展“同李讲堂”等,通过支教帮扶点亮学生梦想。
  • 同济与李庄历史渊源,双向奔赴传承精神。

五、浙江大学:校地合作创新篇

  • 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与当地开展合作,助力茶产业标准化发展,为当地茶产业提供研发支持。
  • 浙大西迁陈列馆展现师生与当地百姓结下的深情厚谊,培养人才并发展当地产业。

六、中山大学:共建医院护佑民生

  • 中山大学迁至澄江办学后与当地开展校地合作,参与医疗服务,共建医院提升当地医疗水平。
  • 中山医院通过医疗活动指导当地医生,传承医疗精神,服务更多患者。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08-24 08
    抗战精神很伟大,我们要将其融入日常,成为有责任感的新一代。
  • 网友9 2025-08-24 08
    看了这些校史,很受感动,现在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教育下一代。
  • 网友8 2025-08-24 08
    这样的历史教育很重要,能让孩子知道历史、培养爱国情怀,我要支持。
  • 网友7 2025-08-24 08
    先辈们那么苦都能坚持,我们今天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力量。
  • 网友6 2025-08-24 08
    这些历史故事能激励后代,我们企业也要培养员工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 网友5 2025-08-24 08
    看到先辈们那么坚持办学,我要从小学习他们的精神,为国家未来努力。
  • 网友4 2025-08-24 08
    通过探访旧址,我更深刻理解抗战时期教育的意义,今后要传承家国情怀。
  • 网友3 2025-08-24 08
    西南联大的故事很激励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坚定科技报国的信念。
  • 网友2 2025-08-24 08
    重温抗战校史,让我们知道现在的幸福是先辈用生命换来的,要珍惜当下。
  • 网友1 2025-08-24 08
    这些校史让我们感受到先辈的抗日精神,今天我们要传承这种精神,为国家做贡献。
查看“重温抗战校史 厚植家国情怀”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