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平:筑牢国内大循环基本盘
近年来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在不确定不稳定的世界中谋发展,要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的活力潜力,从而有效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日前召开的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提出,要抓住关键着力点做强国内大循环,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
我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而超大规模经济体可以也必须内部可循环。我国市场有空间,市场资源是大国经济的巨大优势,我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稳居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和最大网络零售市场,是全球最具成长性、最具潜力的内需市场;产业有基础,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位居世界首位;创新有力度,我国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已接近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突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落地。
做强国内大循环,关键在于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增强国内大循环的韧性与活力。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广阔的内需市场都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有力保障。上半年内需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比上年全年提升7.5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全方位扩大内需,要加快补齐消费短板,实施好“两新”政策,推动经济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系统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加快培育壮大服务消费、新型消费等新增长点。加力实施“两重”建设,统筹“硬投资”与“软建设”,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展。
提升国内大循环的质量与层次。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自主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统筹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增加高端产能、优质供给,加力破除“内卷式”竞争,鼓励各地发挥优势加强专业化分工、地区间协作,促进供给和需求动态平衡,以优质供给更好满足需求。
提高国内大循环的效率与水平。今年以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对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的作用日益增强。未来,要更大力度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做强国内大循环,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我国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影响力。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保持定力、立足自身、畅通循环,我国经济将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最新新闻
- 2025年9月17日:魔兽霍华德对比科比乔丹詹皇:科比得分称王 乔丹赢球最多 詹姆斯生涯最全面
- 2025年9月17日:迈阿密国际球队因球员转会后阵容告急:替补仅剩6人
- 2025年9月17日:穆里尼奥25年后有望重返本菲卡 葡媒:双方已达成协议 科斯塔发声
- 2025年9月17日: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结会议在京举行 习近平亲切接见相关代表
- 2025年9月17日:芯片架构师苏菲携英特尔近20年经验回清华任教
- 2025年9月17日:世纪难题破解!我国科学家揭示植物细胞全能性机制
- 2025年9月17日:山西男篮官博分享篮协感谢信: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国篮球事业
- 2025年9月17日:纳斯里谈欧冠争议判罚:梅迪纳手球点球被指是丑闻
- 2025年9月17日:本菲卡新帅候选名单公布 努诺与莫塔在列 穆帅仍居首人选
- 2025年9月17日:非洲官员盛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书中含‘世界路线图’
- 2025年9月17日:东风日产N7单月交付破万,传统合资品牌新能源破局里程碑
- 2025年9月17日:360与华为云联名发起AI短视频创作大赛,开启影像新视界
- 2025年9月17日:奔驰承诺延续V12引擎,未来车型有新变化
- 2025年9月17日:福特总部完成70年搬迁,新总部启用仪式举行
- 2025年9月17日:蔚来与江淮7年合资公司注销,生产模式调整成焦点
- 2025年9月17日:八部委发布汽车市场四个月目标增速-11.82%:行业降温反内卷?
- 2025年9月17日:别克至境L7亮相 新能源赛道开启新篇
- 2025年9月17日:英伟达中国特供版RTX PRO 6000D遇冷,或面临滞销积压风险
- 2025年9月17日:全球首个AI纳米递送平台问世 剂泰打造新药研发‘纳米火箭’
- 2025年9月17日:科学家给免疫细胞穿“防弹衣” 肿瘤免疫治疗获新策略
精彩评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