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中科学家把实验室搬防空洞 把论文写在焦土上主题展发布新书

2025年8月30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抗战烽火中科学家把实验室搬防空洞 把论文写在焦土上

8月29日,“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科学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暨“十四五”科技成就掠影展在京揭幕,同步举办《科学群星闪耀时:抗战烽火中的科学家故事》新书发布与研讨活动。


这部专门为青少年创作的作品,聚焦20世纪30至40年代抗战烽火岁月,通过30余位科学家的故事,生动还原他们“科学报国”的精神史诗,让当代青少年得以触摸科学与民族命运紧密交织的历史脉络。


书中所记载的科学家们,分布于军工、物理、化工、医学、地质等多个关键领域。在北平沦陷、南京失守等战火连连的危机时刻,他们选择了一条艰难却坚定的道路——将实验室搬进防空洞,把论文写在焦土之上,用科学的力量守护着抗战军事、运输、医疗等关键命脉,成为民族生存与希望的坚实支撑。


丛书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张藜指出,抗战时期的科学家给出了“科学报国”的答案。他们无论身处战场、城市、乡野,还是简陋的工厂、迁徙的课堂,始终以“科学报国”为信念。张藜率领创作团队,以“钻进去的严谨”与“跳出来的共情”,完成了从史料挖掘到故事撰写的全过程。团队深入梳理档案、老报纸、科学家手稿与回忆录等史料,确保每一个细节贴合历史真实,既展现科学家在边区实验时物资短缺的状况,也呈现工程建设时的技术突破难点,让故事既有个人视角的温度,又有时代背景的厚度。


在内容设计上,团队针对青少年阅读习惯精心打磨。每位科学家配有“科学家档案”,简明介绍其生平与贡献;正文部分详细讲述成长、抗战实践及在科学史的影响;还设置“科学家剪报”“抗战时间轴”等栏目,增强趣味性与历史坐标感,让青少年读者能更深刻理解科学理想与国家命运的血脉连接。


活动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主办,少年儿童出版社承办。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秦志华表示,这套书史料丰富、细节满满,为青少年呈现了科学抗战史,是一次有意义的历史与科技融合传播。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08-30 10
    这样的资源对教学很有帮助,能让学生直观理解科学报国。
  • 网友9 2025-08-30 10
    虽然没有太多文化,但听着科学家故事觉得他们很伟大。
  • 网友8 2025-08-30 10
    要带孩子去看看主题展,了解历史与科学的交融。
  • 网友7 2025-08-30 10
    老科学家们用行动诠释报国,这种精神应该激励年轻一代。
  • 网友6 2025-08-30 10
    把科技史和抗战史结合,让科学传播更有温度,也懂历史了。
  • 网友5 2025-08-30 10
    用故事形式呈现历史,比纯历史书有趣,容易记住。
  • 网友4 2025-08-30 10
    全面展现科学家抗战事迹,史料扎实,是很好的历史教育资源。
  • 网友3 2025-08-30 10
    科学家在防空洞做实验的故事很震撼,学习他们奉献精神。
  • 网友2 2025-08-30 10
    这样的展览和书对青少年教育很有帮助,能了解历史和科学结合的感动。
  • 网友1 2025-08-30 10
    老一辈科学家在抗战中坚持科学研究,精神值得传承!
查看“抗战烽火中科学家把实验室搬防空洞 把论文写在焦土上主题展发布新书”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