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信物·时空对话|《石臼渔歌》:82年激荡的红歌传奇

2025年9月2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编者按】在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不分阶层、不分职业,众志成城抵御外敌。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文艺宣传的阵地,从物资保障的后方到秘密情报的战线,万千力量汇聚成不可阻挡的民族洪流。历经岁月洗礼而留存至今的抗战信物,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精神的传递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荔枝新闻推出《抗战信物·时空对话》系列报道,以“信物”为媒,邀请当代青年与抗战亲历者的后人展开对话,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探寻跨越时代的青春信念。


抗战信物·时空对话|《石臼渔歌》:82年激荡的红歌传奇


(来源:视频综合)


在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的回峰山脚下,红色李巷的池塘旁矗立着镌刻《石臼渔歌》简谱的石碑。石碑上的音符在青山绿水间静静流淌,诉说着80多年前的烽火往事。每天,游客们会驻足,轻触石碑凸起的音符,轻声哼唱“天苍苍,水茫茫,野鸭满天飞哟,渔帆列成行……”。这首温柔清新的歌曲出自新四军,让暑期来此采风的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学生吴宏侨格外好奇:烽火岁月中,这份诗意与心境从何而来?


孙海云大女儿孙晓云回忆,写《石臼渔歌》歌词的新四军战士孙海云并非专业词作家,他是个有抱负的文艺青年,常摆着乐器。1943年抗战艰难时,他和战友们被石臼湖景色打动,用贝壳写歌词。“天苍苍,水茫茫,石臼湖上是家乡。家乡处处起歌声,唱到东方现朝阳……”写完后,他反复默背。新四军文艺干部凃克连夜谱曲,歌曲在师部传开。大家说,歌曲好听,因每一句都写进战士心坎,念着家乡,盼着老百姓早日胜利。


《石臼渔歌》诞生后伴随残酷战斗,50多名伤病员靠它支撑。“划哟划哟,日出一斗金”成为精神动力。新四军文艺战士在战争中创作演唱,环境与生死相伴,让歌曲充满力量。随着部队流动,歌曲传至多地,成为老战友聚会必唱歌曲。1980年整理发表后,更广泛流传。90多岁的孙海云仍能完整演唱,他说写歌为渔民与盼胜利的老百姓,展现最真挚情感。


《石臼渔歌》诞生于烽火岁月,是战士对人民、对土地的情感流露,如“旋律作盾,歌声为炬”,传递必胜信念。96岁创作人孙海云离世,送别仪式用其歌,体现“忠诚”“奉献”;后辈如孙晓云(书法家协会主席)传承精神,为红色李巷题字,强调“接地气、以人民为中心”。


如今,红色李巷成为红色打卡点,《石臼渔歌》与《白菜心》等歌词并列,成为游客必看之处。讲解员陈美唱起歌曲,收获掌声,传递对家乡与和平的珍惜。红色文化带动乡村振兴,游客量与村民收入增长,成为红色教育与党建基地。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其旋律更响亮。站在石臼湖畔,仿佛仍能听到歌声回响,激励一代又一代人。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09-02 13
    红色歌曲承载的历史精神,让后代铭记历史,传承正能量很棒。
  • 网友9 2025-09-02 13
    很容易唱,又很有意义,应该多推广这种有教育意义的歌曲。
  • 网友8 2025-09-02 13
    作为党员,学习这种红色歌曲,能增强党性,牢记初心。
  • 网友7 2025-09-02 13
    从歌词和创作过程看,这首歌曲文化价值很高,能传承爱国精神。
  • 网友6 2025-09-02 13
    到红色李巷能听到这首歌,很有教育意义,带孩子来学习历史很合适。
  • 网友5 2025-09-02 13
    歌曲里展现的抗战故事很真实,让人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 网友4 2025-09-02 13
    歌词简单但很有力量,能感受到老一辈的爱国情怀,很感动。
  • 网友3 2025-09-02 13
    这种把历史和爱国精神结合的红歌,应该多宣传,让年轻人了解历史。
  • 网友2 2025-09-02 13
    我当年学的第一首歌就是《石臼渔歌》,现在每次听到都想起抗战时期,很亲切。
  • 网友1 2025-09-02 13
    这首歌太有感染力了,能感受到当年战士对和平的渴望,很励志!
查看“抗战信物·时空对话|《石臼渔歌》:82年激荡的红歌传奇”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