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深“根系” 红色血脉“润”泽城市文脉

2025年9月9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红色血脉“润”泽城市文脉


扎深“根系” 红色血脉“润”泽城市文脉


(来源:视频综合)


初秋的天津五大道,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砖红色小楼——孙氏旧居(润园)静静矗立。这里曾是爱国实业家孙震方的私宅;如今,作为天津红色资源活化利用的典范,润园以“历史会客厅”的姿态,向世人讲述着红色基因与城市发展的共生故事。


这座始建于1931年的宅邸,见证了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衰。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小院被作为政府接待宾馆使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曾经在这里居住过,后来为了纪念一代伟人,取毛泽东同志的字“润之”中的“润”字,将此处命名为“润园”。


润园建筑外景(央广网发 和平区供图)


推开润园雕花铁门,西班牙风格的建筑外观尽显独特。抬眼望去,红瓦坡顶,水泥抹灰拉毛处理的外墙,立面设计简洁大方,园内还有游泳池、观景台等设施,古树、老藤、绿地相映,颇具异国情趣。


2024年,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文保部门对润园进行了全面检修,经过修缮的润园,正式对外开放,让游客进入小楼参观体验。


“我们对润园本身的建筑,还有院落以及展陈等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引进了人民咖啡馆,旨在符合人民文化浪潮的同时,追求国潮创新。还引入了文创产品、红色研学等新业态,将润园打造成特色接待载体和文化展示窗口。”润园运行方张阳介绍说,开放一年来,润园累计接待游客超29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占比达40%。


润园内部展览陈设(央广网记者 褚夫晴 摄)


润园开放后,园内多次举办红色主题展览,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复信复电等内容,展现了毛主席与天津的不解之缘。此外,润园开发的《前进,沿着光辉的足迹!》沉浸式红色情景剧,通过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让游客们以独特全新的视角感受那段激昂的岁月。


从一栋小楼走进历史,徜徉其中,便可阅读百年故事。天津的一座座名人故居,经过历史的沉淀,仿佛岁月的钥匙,为游客开启了一扇扇了解历史建筑的时空之门。


红砖墙映着复古窗棂,梁启超纪念馆“饮冰室”书斋原貌鲜活如初,多媒体在此诉说维新往事,国学沙龙赓续文脉传承;转角到曹禺故居,雅致院落藏着剧作家旧居,吸引戏剧爱好者驻足;黛瓦木门透着清幽,李叔同故居内,一代奇才道尽“悲欣交集”的人生况味……


《前进,沿着光辉的足迹!》剧照(央广网发 和平区供图)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血脉,连接古今,贯通未来。天津市红色资源品类繁多、数量丰富,2023年1月发布的《天津市红色资源名录(第一批)》,确定了151处旧址、遗址、纪念设施或场所类红色资源和92件(套)重要档案、文献和实物类红色资源。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近年来,天津市深入挖掘历史风貌建筑的文化底蕴,让一处处津门红色印记不断焕发新活力:“信仰之光”红色资源体验线路,将润园、吉鸿昌旧居、于方舟故居、平津战役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串珠成链,2024年参观总人数达1687万;除了实地参观,广大市民还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打卡天津红”,在线上体验6条红色资源线路。


红墙黛瓦间,故事流转,游人驻足。浸润着历史的天津,串联起红色记忆与文化脉络,既展现城市过往荣光,更绘就古今交融、充满生机的新时代风貌,而以润园为代表的故居活化故事还在津沽大地上不断上演。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09-09 09
    润园改造后很漂亮,能了解红色历史,适合家庭参观。
  • 网友9 2025-09-09 09
    天津这些活化后的景点文化内涵丰富,很厉害。
  • 网友8 2025-09-09 09
    能近距离看历史名人故居和红色资源太珍贵了。
  • 网友7 2025-09-09 09
    这里风景和故事都很有意思,适合休闲学习。
  • 网友6 2025-09-09 09
    研学活动对青少年培养很有帮助,应该推广。
  • 网友5 2025-09-09 09
    希望更多历史故居能像润园这样活化,丰富文化生活。
  • 网友4 2025-09-09 09
    历史建筑活化让文化更有温度,很成功。
  • 网友3 2025-09-09 09
    情景剧太有趣,比课本里学得生动!
  • 网友2 2025-09-09 09
    带孩子研学,既学历史又懂爱国,这样的地方值得去。
  • 网友1 2025-09-09 09
    能近距离感受红色历史,润园活化很有意义!
查看“扎深“根系” 红色血脉“润”泽城市文脉”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