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轰炸》:历史与艺术的震撼之迹

2025年8月12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一尊创作于1937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的雕塑泥稿《轰炸》,其塑痕为何能被世界铭记?这尊保留着煤灰痕迹的雕塑,何以成为人类“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青铜备忘录?下面带您解读这尊震撼世人的雕塑故事。


这尊雕塑是江苏籍著名雕塑家滑田友的作品,诞生于巴黎地下室的民族悲歌。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地点,它一次次“相遇”,触动着人们的心灵。作为中国雕塑史上直接表达战争主题的杰作之一,它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血泪控诉。


雕塑《轰炸》由滑田友创作,诞生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作品中,一位母亲怀抱婴儿、手牵幼子、奋力前冲,身体前倾形成不稳定三角形,母亲脊梁与孩童身体构成强烈对比,强化视觉张力。这组泥稿埋藏在巴黎地下室煤堆下,历经战火后,1946年展出,震动世界,被法国教育部收购并珍藏。


雕塑《轰炸》的创作背景充满故事:滑田友1937年远在巴黎留学时,听闻南京沦陷、同胞被屠戮的消息,满腔悲愤化作刻刀,将难民奔逃场景融入泥坯。1939年二战爆发,他埋藏作品于地下室,战火淬炼后,1946年雕塑展出,其艺术成就和对战争无声控诉引起法国观众共鸣,成为人类和平警示的艺术证言。


滑田友的爱国情怀与艺术追求贯穿一生。他创作《轰炸》外,还创作多件抗战主题作品,在法国组织义卖展览资助祖国,回国后任教育界职务并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其作品《轰炸》2017年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成为历史见证。


著名雕塑家吴为山认为,《轰炸》与纪念馆新雕塑传递共同精神:母爱伟大,象征祖国,面对灾难坚守精神。幸存者与民众在雕塑前表达缅怀与和平祈愿,彰显作品历史与艺术价值。


通过这尊雕塑,我们见证了历史伤痛与艺术力量,更体会到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时代的记忆与警示。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08-12 13
    这样的雕塑应该广泛展示,让更多人铭记历史。
  • 网友9 2025-08-12 13
    了解滑田友的创作过程,更明白艺术的力量,很感动。
  • 网友8 2025-08-12 13
    这类的艺术作品很有价值,能警醒后人,值得推广。
  • 网友7 2025-08-12 13
    从母亲形象能感受到战争中人的勇气,艺术表现很成功。
  • 网友6 2025-08-12 13
    雕塑艺术能传达这么多历史信息,太厉害了,希望更多类似作品。
  • 网友5 2025-08-12 13
    看了这个雕塑,觉得历史不能忘,要珍惜和平,很有教育意义。
  • 网友4 2025-08-12 13
    老一辈艺术家用艺术为历史留痕,很敬佩,也让人反思。
  • 网友3 2025-08-12 13
    作为艺术作品,它记录了历史,很有意义,支持收藏展示。
  • 网友2 2025-08-12 13
    了解这雕塑背后故事后,更懂和平珍贵了,应该更多人知道。
  • 网友1 2025-08-12 13
    这雕塑太震撼了,能让人记住历史,很感动。
查看“雕塑《轰炸》:历史与艺术的震撼之迹”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