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线迎“硅基打工人” 未来三年千台机器人上岗

2025年9月12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深圳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正从汽车厂进入要求更严格的半导体显示产线。近日,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与惠科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深圳慧智物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根据协议,未来三年将有超过1000台搭载智平方具身大模型的机器人在惠科全球生产基地“上岗”。这是具身智能首次大规模进入半导体显示产业。


智平方和惠科方面暂未透露具体订单金额,但业内知情人士称,机器人行业通常采用阶梯式定价,订单量越大价格越实惠。参考行业内其他批量机器人订单定价,若每台约50万元,该笔1000台订单总金额或达近5亿人民币,有望刷新行业纪录,成为全球具身智能领域的最大单笔订单。


此次合作将以产线上复杂的PCB(印刷电路板)操作作为首个示范场景,逐步覆盖从仓储物流、上下物料、零部件装配到质检测试等全流程。与汽车制造总装环节相似,半导体显示产业的许多柔性生产环节一直是自动化改造的“硬骨头”。传统自动化设备依赖预设程序,难以应对多型号混线生产和复杂多变的现场环境,而大模型驱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则成为这类场景的解决方案。


智平方自研的GOVLA具身大模型具备全身协同控制能力,让机器人不再局限于固定工位,可在产线间灵活移动并执行长流程任务。其轮式双臂类人形态也不需要对现有产线进行大规模改造,实现了从“人适应机器”到“机器适应人”的转变。此外,机器人还将在OLED真空贴合、耗材管理与尾料回收等多场景发挥作用,例如在真空贴合中精准控制吸附力,避免材料褶皱,显著提升工艺一致性。


在智平方之前,深圳的机器人企业已在加速“进厂打工”。优必选的Walker S系列已进入汽车、物流等工厂实训,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也先后拿下大单,行业商业化进程明显提速。业内人士指出,真实的工厂是“喂养”大模型最好的训练场,机器人真实生产中的海量数据将反哺大模型迭代,形成“越用越聪明”的效应。智平方创始人郭彦东提出“正反金字塔”数据观,在机器人大规模部署后,海量的真实场景数据将成为最有价值的资产,最终实现迭代闭环。


对于未来商业化路径,郭彦东表示,智平方效仿智能汽车发展,从半结构化场景起步,逐步走向非结构化场景,当前最具商业价值的两大领域为高端制造中的柔性场景和公共服务中的多样化场景。他认为,“真实的劳动创造了碳基人类,真实的服务也将创造硅基人类”,通用智能机器人需在真实场景中持续淬炼,才能最终成长为人人可用的智能终端。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09-12 07
    从PCB到OLED等多场景应用,机器人功能越来越全,产业升级明显。
  • 网友9 2025-09-12 07
    机器人成为‘硅基打工人’,标志着自动化进入新阶段,很期待后续发展。
  • 网友8 2025-09-12 07
    大模型机器人覆盖多场景,以后生产效率会更高,可惜没说具体金额。
  • 网友7 2025-09-12 07
    智平方和惠科的合作很关键,能推动具身智能在半导体产业的应用。
  • 网友6 2025-09-12 07
    觉得机器人‘上岗’后,就业岗位会不会有变化?不过科技发展是好事。
  • 网友5 2025-09-12 07
    传统自动化设备不行了,大模型机器人能灵活应对,未来工厂肯定靠机器人。
  • 网友4 2025-09-12 07
    千台机器人上岗,说明大模型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后更多产业会用上机器人。
  • 网友3 2025-09-12 07
    具身智能进半导体产线,数据积累很重要,对机器人发展有帮助。
  • 网友2 2025-09-12 07
    硅基打工人太酷了,未来工厂都是机器人干活,科技发展真快。
  • 网友1 2025-09-12 07
    这太厉害了,机器人进工厂后效率肯定提高,以后半导体生产更智能了。
查看“半导体产线迎“硅基打工人” 未来三年千台机器人上岗”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