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科普月启动,以科普之光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2025年9月12日

近日,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全国首个科普月盛大启幕,一场跨越时空的科学嘉年华在神州大地同步上演。从“科普报告话前沿”到“科普阵地探未来”,从“千万IP创科普”到“科学文化进基层”,再到“科普之光·首届全国科普月大型网络展播”,系列特色活动构建起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民参与共享的立体化科普矩阵,这是对传统全国科普日活动的系统性升级,更是构建大科普格局的制度创新。


回顾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扫盲科普为主,改革开放后建立现代化科技馆体系,进入新时代与科技创新比翼齐飞。202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全国科普月制度,标志着科普工作完成从政策倡导到法治保障的历史性跃升,为科技强国建设奠定制度基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5.37%,提前实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的发展目标,但区域、城乡、代际差异仍明显。


全国科普月承载多重使命:既是传播科学知识的平台,更是培育科学思维、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创新文化的载体,特别是对青少年科学兴趣的激发效应,犹如播撒在未来的创新火种,将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持久动力。活动突破了传统科普单向传播的局限,建立起政府主导、多元协同、全民参与的科普新生态。例如宁波渔村的潮汐测量项目实现海洋科学知识的在地化传播,安吉竹林碳足迹可视化则让碳中和理念变得可触可感,这些创新案例生动诠释了科技自立自强与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双向赋能。


在成果呈现方面,创新打造“科学+文化+体验+消费”等融合模式:文昌航天超算中心高达20米的特色圆柱冰屏,动态展现我国航天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的最新水平;杭州通过茶艺美学诠释天体物理学原理,使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文化符号。在群众科普层面,推动社会化协同联动,如北京市联动中央在京优质科普资源,开展各类群众性科学文化活动,让高深科技知识转化为可观可感的全民科普嘉年华。


全国科普月不仅是活动集中的时间段,更是推动科普工作常态化的重要契机,作为国家科普战略的重要载体,其持续发展需要构建长效机制。需强化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完善地方性科普法规政策,突出科普引领,推动科普工作队伍建设,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建立健全需求导向的内容生产机制,基于创新链需求,实施前沿科技科普,开展跨界科普交流,将前沿科技及时转化为公众可理解的科普内容,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建科普平台;完善资源下沉的配送体系,通过科普大篷车、流动站等方式破解基层科普难题,为公众提供触手可及的科普服务;构建效果评估的反馈闭环,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活动影响力进行量化测评,持续优化科普内容、形式、渠道,使科普成为公众参与科学、理解科学、运用科学的实践过程,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持久社会土壤。当科普实践常态化、科学思维融入国民精神,科技强国根基将坚如磐石,汇聚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09-12 11
    普通居民也能了解科技,这样的科普让生活更进步。
  • 网友9 2025-09-12 11
    志愿者参与科普,能传播知识,为科技强国做贡献。
  • 网友8 2025-09-12 11
    孩子多参与科普活动,能培养科学思维,以后受益。
  • 网友7 2025-09-12 11
    作为科普参与者和推动者,很欣慰能看到这样的活动。
  • 网友6 2025-09-12 11
    科技与社会的结合很需要科普,这样的活动很有价值。
  • 网友5 2025-09-12 11
    对青少年科学兴趣的激发很重要,这对培养创新人才很关键。
  • 网友4 2025-09-12 11
    活动形式多样,很吸引年轻人,希望有更多互动体验。
  • 网友3 2025-09-12 11
    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进社区,让更多人了解科技。
  • 网友2 2025-09-12 11
    老人们也能参与科普,比如碳中和的例子很贴近生活,很好。
  • 网友1 2025-09-12 11
    这个科普月很有意义,能让我们了解前沿科技,以后要更多参与。
查看“全国首个科普月启动,以科普之光助力科技强国建设”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