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黑洞合并新证据 宇宙深处或存在第三颗致密天体

(图片来自网络)
在浩瀚宇宙的深处,一场持续数亿年的引力“舞蹈”正悄然上演。两个黑洞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如同两位舞者般螺旋接近,最终碰撞融合,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涟漪——引力波。自2015年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以来,科学家们已经记录了超过100次这样的宇宙事件。不过,最新的研究表明,部分双黑洞的并合并非孤立发生,而是在第三颗致密天体的“注视”下完成的。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韩文标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这种“三人舞蹈”的确凿证据,为理解双黑洞的形成和演化机制打开了全新的窗口。科学家描绘的双黑洞在超大质量黑洞附近并合示意图(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引力波是时空本身的涟漪,当大质量天体加速运动时会产生。想象一下,在平静的湖面上抛下一颗石子,会激起一圈圈向外扩散的涟漪。类似地,当两个黑洞相互绕转并最终碰撞时,会在时空中激起涟漪,以光速向外传播。这些引力波涟漪携带着关于源天体质量、自旋、距离等丰富的信息,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宇宙极端天体的全新手段。
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Virgo和KAGRA组成的国际合作网络,通过精密的激光干涉仪探测这些极其微弱的时空扰动。这些探测器的灵敏度令人惊叹——能够测量出比质子直径还要小一千倍的长度变化,为科学家窥探宇宙中最激烈的天体物理过程提供了可能。
尽管引力波探测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双黑洞系统的起源仍然是天文学中的未解之谜。目前主流理论提出了几种形成途径:双星演化模型、动力学形成模型以及活动星系核吸积盘模型。其中,活动星系核吸积盘模型最近受到关注,因为它在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吸积盘中,为恒星级黑洞配对提供了独特物理条件。
2019年8月14日检测到的GW190814事件,成为这种“特殊”双黑洞系统的典型例子。该事件涉及的两个黑洞质量相差巨大,质量比接近10:1,这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第三天体影响的线索。韩文标团队通过考虑“视向加速度”效应,分析GW190814的引力波信号,发现存在第三天体存在的证据,贝叶斯因子高达58:1,支持包含视向加速度的模型。
b-EMRI模型显示,双黑洞在超大质量黑洞附近形成,未来空间引力波探测器(如LISA)可观测此类系统,为多信使引力波观测提供机会。研究体现理论观测结合,未来探测计划有望带来更多突破。
这项研究不仅展现了科学家们对宇宙的探索精神,也体现了理论预言与观测分析的紧密结合,让我们更接近理解宇宙中这些极端天体的形成与演化过程。随着引力波探测技术的进步,未来将会有更多关于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的奥秘被揭开。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等)
最新新闻
- 2025年9月13日:24 张《山海经之烛龙秘境》门票免费送!裸眼 3D “唤醒” 上古烛龙展览来袭
- 2025年9月13日:数智赋能文化新质生产力 国内外影视界人士共同探讨创新方向
- 2025年9月13日:Arm Lumex 计算子系统平台:端侧AI时代的异构协同新基石
- 2025年9月13日:成都崇州科普月:低空经济与卫星梦科普活动启动
- 2025年9月13日:雷军演示AI眼镜“看一下支付”功能,下一代AI交互入口引关注
- 2025年9月13日:登上 Science 封面:我国科学家首次揭开颗石藻高效捕获光能奥秘
- 2025年9月13日:拓斯达推出首款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推动AI技术在制造业落地
- 2025年9月13日:新款宝马X7路试谍照曝光 预计2026 - 2027年首发亮相
- 2025年9月13日:共绘全球产业新图景 2025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在京召开
- 2025年9月13日:邱党谴责与教练对话被录音:这是对隐私的公然侵犯,绝不能接受
- 2025年9月13日:林诗栋3-4不敌丹麦选手无缘WTT澳门冠军赛半决赛
- 2025年9月13日:土耳其中锋轰28分封锁字母哥 申京赛后承诺送劳力士手表
- 2025年9月13日:77分钟激战!陈幸同4-1逆转韩莹晋级WTT澳门冠军赛女单四强
- 2025年9月13日:王楚钦横扫林昀儒晋级四强!后三局完美掌控关键分!
- 2025年9月13日:现代汽车设计主管Simon Loasby抨击贯穿灯带:全球设计师该停手了
- 2025年9月13日:雷军自曝已发起诉讼 车企联合打击黑公关行动推进
- 2025年9月13日:Eliezer Yudkowsky:参与创办OpenAI/DeepMind,还创作哈利波特同人小说的硅谷传奇
- 2025年9月13日:鹏辉能源新一代移动电源电池Secu系列正式上市,30分钟快充与超长寿命引关注
- 2025年9月13日:软件定义,AI加持,芯片赋能 西门子EDA迎接智能化“芯”时代
- 2025年9月13日:美国AI界00后“疯狂卷”:周周996、顿顿预制餐,住“棺材房”一周工作92小时
精彩评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