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揭示南大洋增暖差异与机制研究获进展

2025年11月6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领衔研究,揭示南大洋上层700米海域70多年来增暖显著的海盆间差异,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地球系统因温室气体累积积累的多余热量超90%存储于海洋,其中南大洋对全球海洋热储的贡献达60%,是 global 气候系统变化的“热量阀门”。

研究显示,南大洋增暖存在海盆间差异:大西洋-印度洋扇区比太平洋扇区增暖速度更快,在44°S附近几乎呈现翻倍趋势。研究认为,这种升温差异将持续放大至本世纪末。

研究联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基于三套观测数据集分析后得出关键结论:该升温差异并非由海表面热通量差异导致,而是西风驱动的经向热量再分配结果

南大洋西风带的增强与南移在大西洋–印度洋区更为显著,这导致该区域出现更强的正风应力旋度与上层热量辐合,在中纬度35°S~55°S带内被“堆积”并下沉,形成持续升温结构;太平洋区则因相对较弱的风驱动与局部发散,升温幅度较小。

上述研究强调温室气体对南大洋上层热存储纬向格局的主导作用,为理解全球热量分配提供了新视角,也为进一步理解南大洋区域气候变化和生态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11-06 12
    几十年前就开始研究,现在有新进展,科学是积累的,很欣慰。
  • 网友9 2025-11-06 12
    研究利用多数据集分析,方法科学,结论对全球热储和气候研究有重要意义。
  • 网友8 2025-11-06 12
    南大洋研究很酷,我以后也想当科学家研究海洋~
  • 网友7 2025-11-06 12
    这样的科学研究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影响很重要,应该持续支持。
  • 网友6 2025-11-06 12
    这新闻感觉像在给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比‘谁更暖’,结果前者赢了~不过研究有意义。
  • 网友5 2025-11-06 12
    《自然-通讯》发文,说明研究质量很高,为海洋研究点赞!
  • 网友4 2025-11-06 12
    南大洋是啥?怎么研究增暖?不过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感觉很高大上!
  • 网友3 2025-11-06 12
    南大洋增暖研究终于有进展了,感觉海里好像在‘发烧’,研究搞清楚原因很重要!
  • 网友2 2025-11-06 12
    科学进步是每个时代进步的标志,这样的研究很值得肯定。
  • 网友1 2025-11-06 12
    这研究太厉害了,帮我们更理解地球气候变化,应该多支持科学探索!
查看“中科院揭示南大洋增暖差异与机制研究获进展”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