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国时报》:跨越时空的抗战精神对话

2025年8月7日

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巴黎创办的《救国时报》,成为海外传播抗日救亡思想的重要载体。该报由赵一曼丈夫陈达邦负责印刷,通过文字向海外华人传递抗战主张,同时与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联形成精神共鸣。



  • 历史作用:报纸揭露日本侵华暴行,动员全球华人支援抗战,为民族解放运动凝聚力量

  • 精神纽带:新华社专访赵一曼孙女陈红与杨靖宇孙子马继志,通过泛黄报纸原件展开80年对话

  • 现实启示:白山黑水的风雪与塞纳河畔的灯火交融,印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抗战精神永续


这份承载着革命先辈热血的报刊,不仅是历史见证,更化作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灯塔,指引后人赓续红色血脉。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08-07 17
    报纸里的每行字都刻着信仰,现在的生活值得这份坚守
  • 网友9 2025-08-07 17
    感谢先辈用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我们更该珍惜当下
  • 网友8 2025-08-07 17
    历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种报道很有教育意义
  • 网友7 2025-08-07 17
    杨靖宇将军的事迹每次看都让我热泪盈眶
  • 网友6 2025-08-07 17
    这份报纸不只是新闻,更是民族存续的精神火种
  • 网友5 2025-08-07 17
    用现代技术保存历史档案,让红色文化更鲜活地传承下去
  • 网友4 2025-08-07 17
    年轻人应该多了解这段历史,别让英雄的付出被遗忘
  • 网友3 2025-08-07 17
    从报纸看到先辈的智慧和勇气,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 网友2 2025-08-07 17
    爷爷说过他们那辈人的抗战故事,现在看到历史文献更真实了
  • 网友1 2025-08-07 17
    原来报纸也能成为精神纽带,革命先辈的坚守太让人感动了!
查看“《救国时报》:跨越时空的抗战精神对话”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