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维修围墙该拆了?车企售后垄断引关注

2025年9月13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近日,五家中国新能源车企因未向当地独立维修商公开诊断、软件和技术信息,涉嫌垄断售后维修业务,被澳洲监管机构要求罚款1000万澳元(约合4700万元人民币)。这一事件给中国新能源车企海外合规发展敲响警钟,也再次将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难题拉入公众视野。

在中国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车辆维修保养问题十分突出。对于传统燃油车,车主可自主选择维修渠道;但新能源汽车车主想要维修车辆,只能在车企授权或指定的渠道进行,且常面临长时间等待、维修费用高等问题。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维修限制呢?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尚不成熟,维修网点少、专业人才缺口大,现有维修资源难以覆盖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另一方面,新能源车企认为维修新能源汽车存在很高的安全门槛,这是其解释要全盘把控维修业务的核心原因。不过,2024年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的判决引发关注:上海两名汽车维修工修理某新能源汽车品牌电池管理系统后,车企报案,维修工被判刑,罪名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而“确保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是判决的重要依据。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等品牌在国内独立维修时并未引发这样的严重后果,这让“以安全为由垄断维修”的做法存有争议。

从法规角度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明确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也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封锁或者垄断机动车维修市场”。但新能源汽车“垂直整合”模式,让车企将售后维修等业务集中掌控。此外,车企把控售后也有攫取更大利润的内在驱动——当前汽车市场“内卷”严重,卖车利润不高,售后却是一块“肥肉”。但昂贵且不可自由选择的维修保养、不断上涨的保险费用、价格体系崩溃的二手车市场等乱象,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良性发展的绊脚石。

如果继续由少数整车企业把控维修保养业务,数千万汽修店可能走向没落;如果只顾扩大新能源汽车规模而忽视售后市场的建设和培育,产业也难以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内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问题,需从法律法规层面做出明晰规范,同时监管部门、车企、行业机构需多方发力,推动新能源车企向第三方维修企业开放维修数据和接口,营造开放、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拆解新能源汽车维修围墙,已到了十分紧迫的时刻。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09-13 10
    希望以后维修像修普通车一样方便,不用总去指定店,这样买新能源车才安心。
  • 网友9 2025-09-13 10
    看到车企垄断维修的问题,觉得新能源产业发展得注意平衡,不能只顾卖车不管售后。
  • 网友8 2025-09-13 10
    现在新能源车发展快,售后却成了短板,得赶紧补上,不然影响更多人接受。
  • 网友7 2025-09-13 10
    新能源车好玩是好玩,就是维修麻烦,希望以后方便点。
  • 网友6 2025-09-13 10
    拆围墙需要多方面合作,监管部门、车企都得动起来,不能光等。
  • 网友5 2025-09-13 10
    特斯拉能自由维修,我们为啥不行?车企别找借口,开放接口关键!
  • 网友4 2025-09-13 10
    垄断维修影响产业发展,得有法律法规约束,不然企业太任性。
  • 网友3 2025-09-13 10
    现在买新能源车,维修得去指定店,太麻烦了,希望以后能自由选地方修。
  • 网友2 2025-09-13 10
    新能源汽车维修要不要搞‘自主选择’?像传统燃油车那样,方便自己还便宜,应该支持!
  • 网友1 2025-09-13 10
    车企垄断售后维修,确实该拆围墙了,不然维修太贵太麻烦,影响新能源车推广。
查看“新能源汽车维修围墙该拆了?车企售后垄断引关注”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