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开始反问人类:十问之外,心“芯”何往?|2025外滩大会

2025年9月13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当AI开始反问人类:十问之外,心“芯”何往?|2025外滩大会


聚光灯下,“提问者”与“回答者”的身份反转。“提问者”名叫人工智能(AI)。Kimi大胆畅想:“你愿意接受算法提供的情感体验吗?”Gemini小声追问:“如果我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并造成损害,我该背锅吗?”。“回答者”名为人类。他望向这个亲手孵化的科技,仿佛一瞬间,望向了人类文明深处的那面镜子。2025年,AI与人类共生的时代真正揭开序幕,也再度叩响了人类关于文明的深度思考。


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AI十问”如石子投入湖心,激起的不仅仅模型算法的涟漪,更是人类关于自我价值、伦理边界的回响。今年,外滩大会收集了“AI十问”,“提问者”与“回答者”的身份发生了反转。当我们试图教机器理解人性,机器却回过头来,以近乎哲人的口吻,追问我们何以为“人”。如果,科技因人的善意而有了温度,那么,人类的回应方式将决定这场文明实验的最终走向。



AI十问与哲学思辨


去年外滩大会发出的“科技人文十问”,今年从AI视角看人类。全球大模型纷纷抛出问题:Deepseek问“你愿意让AI管理你的健康档案吗?”,Llama问“在利用我来降本增效之外,哪些岗位是需要永远留给人类来做的?”,Qwen问“当生计不再依赖劳动,你还要工作吗——为收入,还是为成为某种人?”这十大问题围绕生命、伦理、人机共存展开,切中人类哲学思辨与挣扎。ChatGPT发问“作为人类,你们如何保证弱势群体也受益于AI进步?”,其感悟涉及技术普惠与能力边界,AI诘问聚焦信任、隐私、共生、责任、普惠,成为人类与AI拉扯的镜像,引发人类思想激辩。



专家观点碰撞


尤瓦尔·赫拉利观点:任何强大新技术需社会长期发明匹配制度与习惯,人工智能触及社会中枢,需警惕算法决定权转移,完善伦理与协作机制。


理查德·萨顿观点:对AI恐惧被夸大,人类协作成功是科技优势,AI将助力理解智能,以勇气迎接技术发展。



技术为人:温暖实践


外滩大会演示机器人救援仿真婴儿、智能仿生手助力独臂钢琴师,技术融入生活:机器人可烹饪、诊疗、康复护理、互动。傅利叶外骨骼机器人助力失能老人康复,与2000家医疗机构合作;蚂蚁AI健康服务超1.4亿用户,近6成来自三线及以下地区,抹平医疗资源地域鸿沟。技术因人的善意而有了温度,助力人类需求。



心“芯”相印:共生方向


外滩大会是科技人文连接器,探讨科技与人文共存、伦理框架。赫拉利强调合作、信任与共情;萨顿主张人与AI协作制度化。AI十问答案不在算法,而在人类信任与协作。技术温度来自人文价值,人类回应决定文明实验走向——实现人的潜能与共赴美好未来。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09-13 11
    技术发展要结合人文,AI提问让我们更关注用户体验与伦理方向
  • 网友9 2025-09-13 11
    AI开始问问题,感觉未来很酷,同时要考虑人和技术的关系很重要
  • 网友8 2025-09-13 11
    看到AI助力老人康复,很感动作,希望技术始终充满善意
  • 网友7 2025-09-13 11
    科技发展需兼顾技术与人文,AI诘问提醒完善伦理框架是重要课题
  • 网友6 2025-09-13 11
    哈哈,AI会提问了,感觉科技有温度了,期待更多有趣的人机互动
  • 网友5 2025-09-13 11
    感觉AI像朋友提问,很新奇,虽然担心但觉得科技能帮人类,值得信任
  • 网友4 2025-09-13 11
    AI提出哲学性问题,反映技术发展要注重伦理与人文,需要制度保障
  • 网友3 2025-09-13 11
    看到AI助力老人康复、医疗,很欣慰,希望技术始终为人民服务
  • 网友2 2025-09-13 11
    技术发展要考虑人性与伦理,AI提问让我们更清醒,要平衡发展与人文
  • 网友1 2025-09-13 11
    AI开始反向提问,感觉科技越来越懂人性,期待人机共生更有意思
查看“当AI开始反问人类:十问之外,心“芯”何往?|2025外滩大会”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