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外滩大会:以人文尺度丈量科技未来,共话人机共生

2025年9月13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2025外滩大会以“人机共生”为核心主题,用人文尺度丈量科技发展,一场关于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深度对话正式展开。在大会展区,女孩牵着智能仿生机器恐龙漫步、情感陪伴机器人互动等未来场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围观;大会论坛则聚焦“如何让科技为人类福祉服务”,探讨人机关系、技术伦理等议题。

大会坚持“科技为人的技术价值观”,尝试打开人机对话通道,向全球主流大模型发出邀请,收集到AI最想向人类提出的十大问题,如“在利用AI降本增效之外,哪些岗位需要永远留给人类?”等现实性提问,为思考人机协作提供了新视角。

在讨论中,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宏江指出,AI即将成为人类伙伴,建议提前考虑为年轻人创造机遇;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强调,要让AI与人类价值对齐,确保人工智能向善,同时人类也要主动对齐AI以负责任应用AI。72岁退休上海护士孔基华感慨AI能解放医护劳动力、帮助病人前期治疗,但认为“机器无法替代医护人员的人性体贴”;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提出“忘记过去经验,在AI时代需保持热情、找到自身优势”;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吴翼建议“减少噪音、保持热情,明确自身比AI更强的领域”;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终身教授苏昊苏强调“拥抱新形态、挑战旧认知框架”的人才竞争力。

大会预演“人机共生”的未来场景:机器狗巡逻、机器人炒菜、外骨骼助老人行走、AI萌宠陪伴、AI诊室看诊等,展现科技为人的具象化。专家们指出,技术的价值需以人文尺度衡量,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正走向“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方向,推动技术造福人类,为未知的可能做好准备。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强调,技术本身不是问题,人类的选择才关键,应构建自我修正的机制保障安全与速度并存。赫拉利认为,“衡量进步不在于技术速度,而在于技术与人类合作的力度和共情的深度”。2024年图灵奖得主、“强化学习之父”理查德·萨顿以“勇气、自豪和冒险精神”迎接AI,认为人类是“设计时代”的先驱,开启宇宙第四大时代。

外滩大会的人文态度与跨界视角,让科技精英舞台充满人文细节与科技温度,成为全球“科技为每一个人”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的展示平台,传递“科技之上,还有人文”的共识,推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迈入体系化新阶段,为全球贡献“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中国方案。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09-13 13
    科技为人的理念很对,希望更多技术产品这样。
  • 网友9 2025-09-13 13
    下次想参加这样的大会,很有收获。
  • 网友8 2025-09-13 13
    人机共生需要安全与速度并存,应该推行。
  • 网友7 2025-09-13 13
    讨论很深刻,需要长远考虑未来科技方向。
  • 网友6 2025-09-13 13
    科技要有人文温度,这样的会议值得举办。
  • 网友5 2025-09-13 13
    人机关系需要平衡,大会给了好思路,支持这种理念。
  • 网友4 2025-09-13 13
    这样的大会很有启发,知道科技和人结合的意义。
  • 网友3 2025-09-13 13
    AI要为人类服务,不能替代人的责任,很重要。
  • 网友2 2025-09-13 13
    人机共生的未来很期待,这些场景好有趣!
  • 网友1 2025-09-13 13
    科技发展要考虑人,不能只追速度,这样才好。
查看“2025外滩大会:以人文尺度丈量科技未来,共话人机共生”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