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成康复训练‘新帮手’?科技突破助力周期运动精准化

2025年9月19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机器人已能完成搬运、装配等多样任务,但实现“丝滑”的周期运动仍面临挑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近期提出一种全新的轨道稳定学习框架,为节律运动的复制带来了新突破,在机器人辅助的康复训练等场景具有应用前景,相关研究于9月18日发表在机器人领域期刊《国际机器人研究杂志》。

周期运动是许多场景中的核心需求,比如康复训练时的手臂往复练习、流水线上机械的有节奏协作以及机器人稳定行走等。这类周期运动看似平常,却要求机器人在长时间重复中保持高度一致,这对控制系统、机械结构和环境适应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机器人技能学习方法,需预先编程动作序列,不仅耗时耗力,还限制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近年来,基于动态系统的示教学习成为热点,机器人通过记录和模仿人类动作来习得技能。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引入横向收缩理论,为学习到的动力学系统提供轨道稳定性的理论保障。这相当于在机器人运动的“轨道”周围加上一个“护栏”,无论起始状态如何,机器人都会被“拉回”到稳定的周期轨道上,从而持续、准确完成周期任务。

为将理论落地到机器人模仿学习中,团队通过努力,既保证动力学模型的表达能力,又方便引入稳定性约束。模拟测试证明,该方法在平均误差、轨迹偏差程度、形状稳定性等多个衡量机器人“轨迹是否标准”的指标上均取得最佳表现,尤其在长时间运动中能够保持稳定的节律性。

“机器人周期运动更具潜力的应用场景是在康复训练中。”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侯增广说,其稳定、精确的重复运动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节律性上肢或步态训练,恢复运动功能和肌肉控制能力。在与康复科医生合作的实验中,团队利用光学动作捕捉系统记录了医生引导患者手臂完成的周期康复动作。通过学习这些轨道稳定的动力学模型,机器人可以在执行康复任务时,克服患者动作偏差或外界碰撞等扰动影响,保持标准的康复轨迹。“患者需要每天反复完成‘手臂画圈’或‘抬腿摆动’的训练,机器人像一位耐心的康复教练,确保训练效果。”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程龙说,这将为个性化、可重复的康复治疗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09-19 01
    机器人帮忙做康复,既专业又省心,这样的科技太实用了!
  • 网友9 2025-09-19 01
    技术突破让周期运动控制更精准,应用前景广阔。
  • 网友8 2025-09-19 01
    以后机器人能做康复训练了,感觉未来很美好。
  • 网友7 2025-09-19 01
    希望这种机器人能帮到更多病人,缓解康复难度。
  • 网友6 2025-09-19 01
    轨道稳定学习框架真有趣,科技如何让机器人更‘灵活’值得研究。
  • 网友5 2025-09-19 01
    这样的机器人肯定能辅助提升康复效果,个性化训练更方便,很赞!
  • 网友4 2025-09-19 01
    技术突破让机器人更精准,这对康复领域发展很重要,值得期待。
  • 网友3 2025-09-19 01
    机器人学习周期运动,感觉科技和医学结合很有意思,未来感满满。
  • 网友2 2025-09-19 01
    希望这样的机器人能快点用到我们身上,训练起来舒服又稳。
  • 网友1 2025-09-19 01
    这科技太厉害了,机器人能当康复助手,以后康复训练方便多了!
查看“机器人成康复训练‘新帮手’?科技突破助力周期运动精准化”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