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纪念馆吸引6亿人次,如何“圈粉”年轻人?| 文化中国行

2025年10月10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革命纪念馆吸引6亿人次,如何“圈粉”年轻人?| 文化中国行


一件皮箱,诉说着一位青年从浙江到延安的跋涉与理想;一幅名为《怒吼吧,中国》的版画,刻录下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革命纪念场馆,与革命文物对话。


国庆中秋假期,在北京,30余组家庭在假期首日走进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大红楼馆区,开启“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学活动;在延安,19座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星罗棋布,各地游客参观红色地标,领略革命老区新貌。此前,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介绍,全国年均举办革命、建设、改革主题展览超过3000个,6亿人次观众走进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


471个革命遗址、纪念场馆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6个省级行政区发布95条革命文物主题游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与革命文物亲密接触,深情回望历史,感受伟大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孙德立说。


2024年3月26日,香港林大辉中学师生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加“复兴一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供图


“十四五”以来,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在已有基础上取得长足进展,革命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2万余处,国有馆藏革命文物150万余件/套。革命纪念馆通过创新方式(如“青春态”叙事、互动活动、研学项目等)吸引年轻人——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以《我要去延安》主题展览为“试验田”,为抗战文物注入“青春态”,展览开幕一年多来接待观众75万人次,18 - 35岁群体占比达65%。


延安革命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标志性场馆也通过“六个一课”等创新形式,打造思政课堂,让文物为青年讲好抗战故事,成为大课堂。


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展等展览,通过版画等文物系统呈现抗战时期艺术形式,展现年轻艺术家在艰难条件下刻下的民族苦难与不屈,成为一代人的生命印记、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


全国革命纪念馆超过3000家,标志性场馆建设提升,展陈水平显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持续推动,革命纪念馆正以创新方式吸引年轻人,展现文化传播与精神引领作用。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10-10 20
    希望更多纪念馆采用青春态叙事,让历史教育更贴合年轻人特点。
  • 网友9 2025-10-10 20
    文物资源家底清晰后,通过创新让年轻人关注,让历史教育更生动。
  • 网友8 2025-10-10 20
    全国众多革命纪念馆用创新方式吸引年轻人,能滋养精神,很积极。
  • 网友7 2025-10-10 20
    革命纪念馆讲好文物故事,助力培养家国情怀,这样的举措很必要。
  • 网友6 2025-10-10 20
    带孩子去参观,他很感兴趣,还学到了历史,这样的纪念馆值得点赞。
  • 网友5 2025-10-10 20
    看到纪念馆吸引大量年轻人,觉得文化传承需要创新形式,支持继续。
  • 网友4 2025-10-10 20
    年轻人通过研学参与,能更深入感受历史,这样的创新符合时代需求。
  • 网友3 2025-10-10 20
    文物背后的故事更有吸引力,以“青春态”叙事让年轻人易理解,很合适。
  • 网友2 2025-10-10 20
    参观实景剧和文物故事,很有体验感,感觉历史离自己很近,这样的做法好。
  • 网友1 2025-10-10 20
    革命纪念馆创新形式让历史贴近年轻人,孩子参与后更能理解先辈精神,应当推广。
查看“革命纪念馆吸引6亿人次,如何“圈粉”年轻人?| 文化中国行”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