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离日常生活还有多远?

2025年8月30日
news

(图片来自网络)

人形机器人在运动场翻腾跳跃、工厂车间精准作业,却仍面临技术、伦理、成本等多重挑战,“离日常生活还有多远”成为关注焦点。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应用,人形机器人需在技术突破、伦理规范、成本控制等方面持续攻坚。近期,北京迎来两场世界级机器人盛会,为探索其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提供了关键窗口。

8月8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召开,国内外200余家机器人企业参展,百余款新品发布;8月14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启幕,吸引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80支队伍参赛。运动会上,人形机器人展现出跑步、跳舞、翻跟头、穿越障碍等多彩姿态。例如,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500余名机器人走上赛场,最后一个比赛日的5V5足球赛中,“清华火神队”凭借自主研发的算法和策略以1∶0击败德国队夺冠,体现机器人皮实耐摔、开发者友好的特点;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以33.71秒、394.40秒的成绩包揽部分项目冠军,虽与人类专业选手存在差距,但展现出巨大潜力。

要让人形机器人真正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仍需突破多项关键关卡。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具身机器人中心研究员贾宝雄指出,在通用场景中的自主性、运动与操作的准确性、稳定性,以及与人交互时的安全性等方面,人形机器人还需进一步提升。尽管硬件性能和人工智能决策能力持续突破,但具身智能尚未完全成熟,成为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瓶颈。此外,成本(如具身智能大模型训练所需的高昂数据成本)和伦理(如隐私保护、与人类共处模式)等问题,也亟待解决。不过,随着技术研发的持续推进,人形机器人将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未来有望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如今凭借具身智能技术实现“爆火”。其类人外形让它能代替人类完成物料搬运、药品分拣等工作,且在表演、娱乐等场景中可提供情绪价值。结合轮式等形态,它们也能承担仓库、超市、药店等场所的分拣和搬运任务,减轻人力负担。市场预测显示,2030年全球及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级别,进一步彰显其发展潜力。我们期待人形机器人“跑”进千家万户、融入日常生活的那一天。

(声明:该内容经AI精编) 查看原网页

精彩评论(10)

  • 网友10 2025-08-30 08
    希望人形机器人能走进家庭,帮老人孩子做些事,不过要确保安全
  • 网友9 2025-08-30 08
    人形机器人发展要解决技术瓶颈,同时关注伦理,这样才能更好应用
  • 网友8 2025-08-30 08
    机器人能跳舞跑步,是不是以后可以代替我运动?先让我体验下它的功能
  • 网友7 2025-08-30 08
    看着机器人发展,感觉科技进步很快,希望它们能真正为普通家庭服务
  • 网友6 2025-08-30 08
    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应用要兼顾科技与社会影响,不能盲目发展,要平衡
  • 网友5 2025-08-30 08
    哇,机器人能比赛还这么厉害,以后肯定能走进生活,很期待
  • 网友4 2025-08-30 08
    人形机器人走进生活要考虑伦理和安全性,不能只追技术,要科学规划
  • 网友3 2025-08-30 08
    科技发展这么快,人形机器人进入日常生活是必然趋势,以后能帮忙做家务,解放双手!
  • 网友2 2025-08-30 08
    机器人能跑能跳,以后能帮我做家务不?等它普及了,生活更方便了
  • 网友1 2025-08-30 08
    机器人技术发展很快,但需解决伦理和成本问题才能走进生活,前景很乐观~
查看“人形机器人,离日常生活还有多远?”相关搜索 >

最新新闻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